第一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读完《七月》,赵怀英口中依然在念叨着“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人若是真的可以万寿无疆该有多好啊。”
极目远眺,看着夕阳发了会呆,不禁陷入了沉思。少顷,他放下了手中的《诗经》书卷,又将《搜神记.》、《山海经》、《白虎通义》等神仙术士类杂记从书箱中翻出,津津有味地细读起来。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俗话说,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可见,仙凡二途,原是一个来头。既有凡人,怎见得没有凡人修成神仙。
不知不觉天已经快黑了。这时,赵怀英的爹娘赵文峰和王菊英已从田地忙活归来准备晚饭了。上了一盏油灯,吃着家常菜,聊些儿生活琐事儿,其乐融融。小米粥,小米饭,水煮萝卜和白菜。赵怀英边吃边嘀咕:“娘,你这菜又放了这么多盐,不是一般的咸啊。每菜必放朝天椒,这可怎么吃呀。吃细菜也不是这样的,能吃得了么?”
赵大叔也认同道:“还好你不当差也不当官,当了差官把人压。把别人打倒了,还要再踩一下,踩脚下了还要用鞋子去跜。”
王菊英辩解:“你们两爷子就知道挤兑我。”然后,便噼里啪啦一顿乱说,好不热闹。赵怀英爷俩则心有灵犀的沉默,任凭赵大婶一如继往的发言。
“大存,不是娘要说你,爹娘没什么本事,没进过学堂,也没见过大的世面。如今做一年老一年,一年不如一年。如今你也老大不小了,都十二了。而村里与你年龄相仿的张龙、赵虎,已经有人给说媒了。娘愁着咱家穷,若年龄划过去了,媳妇可不好讨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再者,样游手好闲成天踱在家里也不是个事儿。天天在家看书,啥事儿也不做怎能行。考秀才,你试了几次没考上,举人进士就甭想了吧。娘也不是诚心要打击你,这没那个命啊。倒不如安安心心去学门手艺谋个生产。酒楼的伙计,打铁的技艺,镖局的营生,都可以啊。虽然,说出去不体面,但是做好了也赛过我们种地呀.。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人误年轻一时,年经误人一世。....”
赵怀英虽然喜欢读书,却不迂腐。自知才智有限,人却不犯浑。能耐得住性子听完那些苦口婆心喋喋不休没头没脑的说词,哪怕是私塾先生的学堂教诲。他也知道,每一位做母亲的。都是刀子嘴豆腐心,都对自己的子女百分百地呵护。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千言万语道不尽做父母的辛酸苦辣。他也能理解她们所说的那种“柚子话”,闻着有点苦味,吃过之后的味道却不是不差的。
赵怀英的小名叫大存。未出生前,家里的日子过得苦,便希望多多存一点钱而发家致富。出生后,家人寻思粮贱洒贵,遂做起了酿酒的小营生。待家境宽松了些才供得兄弟姐妹上了私塾进了学堂。进学后,先生给其取了个怀英的好名儿,即希望他以后能成为媲美前朝凌烟阁狄怀英那样的贤大夫。
如今,听了母亲的唠叨,转身回房休息去的赵怀英的心里却堵得甚慌:自己喜读书而不求甚解,彷徨了好几次,找不到人生的北啊。儒、释、道、法、史、墨、农、杂、小说、阴阳等著述均有所涉,却博而不专。先生也曾告诫于我,学贵有恒,专学至优而仕。然自己却屡教不改,屡教屡犯,致使穷困潦倒的五年童生至今摸不到连秀才功名的边儿不到。如今也只能躺在床上畅想一下金榜题名了。呼,压力真大呀。
即便这样,他内心却是不服输的,相信终究天道会酬勒的。倒下了一个赵怀英,还有千千万万个后来人。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明年若考不上,后年没想过,他认为终究会考上的罢。
有时,他也会问自己,“不读书了去做些什么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什么不能做呢?可读了这么多书,却发现自己做不来什么正经事儿。去酒楼当伙计,太屈才了;打铁的手艺,自己拿笔敲敲桌子还行;至于镖局,呵呵,镖师确实很威风啊,就像张龙赵虎那样。若有那能耐,何苦从小到大每次挨揍而尽显他人威风。不入流,不入流,这些根本上档次啊。
木、挖、窑、石、漆,带个劈篾的;金、银、铜、铁,锡,还要加个补锅的。数了数自己的本领,有之为四:读书写字、父母的酿酒和祖父的劈篾及祖母的织渔网。真是惨不忍睹啊,实在是不可说!怎么赵家到了我这代就这么不成器呢。这是祖上没积好德呀。不过自家的祖上可是出过仙人的。”
溯本追源,据闻十八代祖宗赵郎赵公明爷爷可是做作了神仙专司财神之位的。“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昔者天上生十日,帝命羿射九日。其八坠海为仙,海上八仙是也。余一陨于天台,其身为石,太阳石是也,其精为人,赵公明是也。既长成,至峨眉山修炼,得神仙之术。商周交兵,遂受闻太师之邀下山助商,失利为太公所杀。太公岐山封神,郎受封金龙如意正乙龙虎玄坛真君,日精再归天台,遂真阳附石,神体合一。辖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专司人间迎祥纳福之责。其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至如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传说毕竟是传说,不可信。可一会儿地行动,则又出卖了赵怀英的想法。他悄悄打开了房门,屏气凝神,静静地绕过了爹娘的房间直奔堂屋的神龛。但见,三尺见方的八仙桌上供奉着一座高二尺二寸威武雄壮的青铜色雕像,雕像神似赵公明。就是他了。身着复杂繁多象形道文的道袍则衬托着这位十八代祖宗的不平凡。赵怀英纳头便拜起来,一边拜一边低语诉说着雄心壮志,“赵祖爷爷伟大啊,赵祖爷爷保佑啊。”而后才回房蒙头大睡。
一日,从团林村市集归来的王菊英带回来一则信儿。这其中还有个经过。王菊英巳时送完酒后与集上三姑六婆九姨太闲聊了一会儿。这女人只要粘一块儿,话匣子就打开地飞快。鸡毛蒜皮,狗豘牛羊,公婆儿媳,闺女子孙。凡所应有,无所不谈。说着便说到了赵怀英的事儿。王菊英愁眉不展,直叹息儿子无所事事没出息。众街坊则轻解宽劝一番。
忽地,王九斤阿婆说道,“王大妹子,您且稍宽心。”
“怎地,阿婆有高见。”
“老身却有一计。”
“计将安出,原闻其详?”
“老身听说你娘家那边的,有位同族的远亲的外公干的是做法事的勾当。为今之计,权且让怀英过去入的门墙,学个两手,或许可造化一番。”
“哦?是极,是极”
做法事的勾当,那收入可是颇丰啊。王菊英不觉意动,心里便有了心思,要回娘家一趟找找门路。过了一阵子,事情儿便办妥当了。当晚,王菊英才向赵怀英道出这一消息时。也不管赵怀英同不同意,先斩后奏了。
拗不过娘的声色俱厉下,赵怀英也只得接受了这个提议。他只晓得这位外公姓王名定伯,家住在西边的小龟山上,略有威名,是十里八乡唯一的一位道士。其它的知之不详,娘也没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