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朝政(1 / 1)

待到表演都结束了,高洋与群臣们就又开始探讨的大齐朝政了。

高洋虽然也上早朝,但是除了一些重要的奏章,其余的全都交给杨愔与高德政等人处理的。

不过高洋也担心杨愔等人任人唯亲,乃至互相勾结。

故规定在类似于重阳宴这种重大宫宴里,杨愔等人必须向他禀报近段时期他们所处理的一些较为重大的朝政,往年一直是如此,今年也不例外。

“启奏陛下,此乃今年上半年的赋税与田赋。”内侍从杨愔手中接过一封类似于文书的奏章,展开呈给了高洋。

高洋扫了一眼,淡淡说道:“田赋好像还是那样子,这几年不是开垦了许多荒地了吗?再加上朕在建国之初就采用了前魏孝文帝建立的均田制。田赋为何一直是这么些,杨相你们到底是怎么做事的?”高洋眯着凤眼,语气逐渐转冷。

杨愔等人赶忙跪下告罪:“臣等无能,请陛下恕罪。”“这农业再怎么折腾,这就那么回事。反倒是商业获利最多。”正欲发怒的高洋突然听到身边高纬的小声嘀咕。

高洋不由来了兴趣,饶有兴趣问道:“仁纲,你刚才在说什么,说与朕听听。”

高纬听到这话,赶忙说道:“皇伯父,仁纲只是胡乱说说,当不了真的。”

”哦。仁纲朕现在就想听听你的这些胡乱之语,如果你说的有道理,朕便不怪罪杨相他们了,如何?”高洋摸着光洁的下巴,语气玩味。

高纬转头,看见跪着的杨愔他们的样子,不由心中一软,叹了口气,说道:“皇伯父,仁纲觉得这田赋不增,不能全怪杨相他们,改革农业自古以来便是耗时长久的事,短短几年根本就很难看到效果。仁纲认为朝廷与其大费周章地改革农业,不能讲精力投入到其他行业。”

“哦?仁纲,认为什么行业最好?”“商业!”“为何?”听到这个回答,高洋下意识皱了皱眉头。

高纬拿起那封奏章,说道:“皇伯父,默默认为在每年的赋税中商业的增长情况如何?”

高洋拿起奏章看了看:“这商业税倒是逐年增长,不过仅凭这些就要重视发展商业是不是太草率了?”

高纬笑了笑,说道:“皇伯父,商贾与农者,您认为谁的财富更多?”。

“自然是商贾。”“既然商贾财富最厚,我们为何还要去做农者呢,既不获利又极其花费精力,不仅不能增强国力,还会亏损国库,何苦呢。”

发展商业这一主意,是高纬一位早逝的故人想出来的,高纬看过他的草稿,之后自己又改良了一些。

只是在前世时不想实施,如今好不容易重生了,再不提早改革,高纬怕是后悔死了。

“可商人一直是四民之末,突然发展商业,百姓不会反对吗?”“陛下,臣以为世子的主意十分可行!”高德政突然说道。

高洋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世子的想法虽然大胆新奇,却可行性很大,而陛下的担心,臣认为不足为虑,天下百姓所求的不过温饱二字。若是陛下下诏发展商业,只要能增加民间收入,百姓是肯定不会反对的!”高德政担任过度支尚书,深知高齐商业的弊端。

高洋沉思了会儿,朝杨愔问道:“你们认为呢?”“臣等附议!”杨愔等人异口同声说道。

“好!朕明日便下诏提高商人地位,着重发展商业。”“陛下圣明。”高洋笑着摸了摸高纬的头。

见杨愔依旧不退下,高洋便知道他还有事情,问道:“杨相,还有什么事吗?”“启禀陛下,近来道教与佛教冲突日益加重,让臣等不知如何是好。”

高氏皇室信佛之人众多,以高洋与娄太后为首,故杨愔下意识认为高洋偏向佛教。

听罢,高洋没有说什么,只是对正在把玩酒杯的高纬问道:“仁纲,认为此事该如何?”

放下酒杯,高纬不答反问:“皇伯父觉得梁武帝与前魏胡太后有什么共同点?”

高洋愣了一愣,回答道:“皆下场凄凉。”

“是的,一个是饿死台城,一个是溺死于黄河之中。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便是笃信佛教,胡太后在洛阳花费亿万修造佛寺,以纯金铸造佛像。而梁武帝更是三度出家,迫使朝臣不得以花费三亿将他赎出,可他们不仅没入仙入佛,还都下场凄惨。’

“你的意思是。。。”“仁纲是觉得若是信佛,只需有一颗真心即可,无需劳民伤财地做着这些表面功夫,这样只会不断丧失民心。现今大齐境内佛寺上千,僧尼数十万。若是将这些佛寺拆毁,不但能为国库增加额外的收入,又能让那些僧尼成为新的劳动力,不是一举两得吗?”

“将境内的佛寺全都拆毁吗?”高洋问道。“不,每县保留一座佛寺,总不能让真心向佛之人无处礼佛吧?”

沉默良久,高洋突然喊道:“刘承,你替朕拟写两份诏书,一份是有关发展商业。另一份则是有关拆毁佛寺,罢黜僧尼。”“是。”拟诏使刘承应道。

随后,高洋勾唇看着高纬,轻轻说道:“仁纲,你果真是龙凤之子。”高纬心下一惊,但还是说道:“多谢皇伯父赞赏。”

九月初十文宣帝下诏在全国境内重点发展商业,将商贾,农者以及工人改为同等地位。

次日又下诏:于境内大肆拆佛寺,驱僧尼,每县只留一寺。邺都晋阳当即百姓欢呼雀跃。

最新小说: 大唐无双皇子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温柔坠落 超能暴乱 解构诡异全文 红警之崛起南洋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皇家娱乐指南 绝对征服系统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