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悠悠,岁月无情。回首过去,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宇宙的固有法则,有兴衰,有离合。
二十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波澜壮阔的时代。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厌倦了战争的人类渴望过上舒适富足的生活。而科技时代的到来又将这种**无限扩大。
美国作为一战的最大赢家,裹挟着皇者气势横扫世界。以巨额外债的收益为车身,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发展为发动机,全球人才的汇集为车轮,组装成一辆滚滚向前的汽车,义无反顾的开向无底的深渊。
咆哮的二十年代,美国这辆飞驰的汽车将全世界带入了天堂,但没有刹车的它,又将全世界带入了地狱。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经历了一次大战和死亡两千万人的全球大流感后,世界进入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人们开始享灾难之后的欢愉,在经过几年的调整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繁荣的快车道,尤其是美国,它在许多经济领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已经成为此时世界上最为发达和稳定的国家。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乐观情绪为二十年代的股市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1年,战后的短暂股灾恢复后,美国资本市场新发行的证券是1822种,到1929年达到了6417种,融资购买股票十分流行。
其次,二十年代生产力的发展非常迅猛,借助于第二次产业革命和新技术的推动,到1920年前后。美国经济无论是宏观面还是微观面。都形成了一个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突破性增长期的经济环境。是美国历史上在没有战争因素刺激下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10年。
这10年间美国实际经济增长迅速。投资、消费快速增加,物价稳中有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状况大为改善:电能已成为主要的动力能源,发电量增加了2倍,到1929年时70%的机器使用电力驱动;汽车、住房等在美国中产阶级中开始成为消费热点;建筑业的产值1919年时为122亿,到1928年时达到174亿;汽车产量从1921年的150万辆增加到1929年480万辆;农产品产量在1900—1930年增长50%。
其次,这10年是美国历史上空前的消费增长期。耐用消费品和非耐用消费品的生产指数在1919—1929年增长了63%与39%。再者,它还是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的10年。在制造业中每人每小时的产出在1919—1929年期间增长了70%。1919—1929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长率为5。3%,是后一个快速增长期。其他部门。如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也都增长显著。从福特t型车的价格变化,可以想象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形,1908年时t型车的零售价为950美元,至1924年时已降为290美元。
在二十年代已经存在着当时被人忽视或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向。而农业一直没有从战后萧条中完全恢复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始终贫困。此外,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是假象。在这十年内,新机器的应用把大批工人排挤掉了。例如,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多。交通运输业职工实际上还有所减少。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毫无疑问也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由于工农群众是基本消费者,这两类人遇到经济困难对消费品市场一定会有影响。
最后,兴起于二十年代的分期付款成了压垮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期付款赊销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在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售额约从二十亿美元增为三十五亿美元,由此可见其增长率大得惊人了。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小汽车、收音机、家具、家庭电气用具等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
工人、农民、服务行业的工资水平增长幅度赶不上消费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为了购买到足够的商品享受生活,维持生计,只能举债购买。这时候,日益扩大的广告效应和民众间的攀比心理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工厂、商店为了推销商品,无所不用其极。工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不管扩大生产规模。推挤成山的商品需要卖出去套现,以便继续投资扩大规模。为了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就人为的上调信用等级,将大量商品赊贷给商场等零售部门。
而商店需要尽快卖出商品,以回笼资金,赚取差价盈利,以便更多的购进商品,赚取更大的利益。面对消费者的资金不足,又开始将这种赊销的风险转嫁给消费者。虽然分期付款延缓了资金的周转速度,但风险都有消费者和银行接手,在销售总量上并不吃亏。
银行也不吃亏,分期付款需要消费者支付贷款利息,无形中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收益,顶多就是资金压力加大,但在巨额的受益面前,这些都可以忍受。
层层转嫁下,最终受伤的还是普通消费者,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有稳定的收入,透支收益,享受生活无可厚非。一旦经济不景气,巨大的信贷完全可以可以压垮他们。
这种无节制的分期赊销夸张到什么程度呢?看几个例子就知道了。镜头一:一对夫妇走在纽约第五大道上,女主人看到蒂凡尼珠宝橱窗里几款亮闪闪的钻石耳环,喜欢的不得了。进去一看,都在七八百美元以上,顶上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了。丈夫拽着妻子恋恋不舍的妻子就走,这时候,大堂经理走了过来,热情的挽留他们,并拿出女士看中的首饰极力推销。得知经济负担不起,很积极推出分期付款的模式。譬如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还清等等。算一算,每个月也就十几美元的还贷,完全可以承受。同时,一旁关注的银行职员也上来诉说着种种好处。于是,办理一系列的信贷手续后,夫妇两人满意而归。
镜头二:一个公司的中层阶级马上要升职了,有些发愁的是需要购置几套上档次的行头,还需要一辆能匹配新职位的高档汽车。但收入不会增加很多。于是,嗅觉灵敏的推销人员上门了,几套高档行头,一辆高档次的通用汽车,零零总总算下来,需要支付数千美元。钱不凑手?没关系,只要评估出银行的信用等级,分期付款完全没有问题,1到5年期随便挑选。看着公司平民职员羡慕的眼光,其他部门主管妒忌的神色,老板欣赏的眼神,于是,几千美元的高档商品确定了归属权,皆大欢喜。
镜头三:一个富豪看着圈子里朋友都在不顾一切的扩大产业,眼瞅着自家的工厂门口挤满了提货的商人,心里在流血,肥肉吃不到嘴里,钞票眼睁睁的飞走,痛苦无人知晓。但扩建工厂谈何容易,一来资金回笼慢,二来工厂扩建就要耽误生产,损失更大。这时候银行找上门来,钱不够?没关系,可以用工厂抵押分期付款嘛。什么?扩建工厂要耽误生产?没关系,干脆建个新厂算了,只要用新工厂抵押,可以分期付款嘛。于是,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这位富豪的银行负债也越来越多。
而世纪大股灾最直接的因素就是:世界经济进入繁荣期后,股市的疯狂和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争相涌入股市。每天人们热切的讨论股票走势,小道消息满天飞。随着股价扶摇直上,全美国都陷入了狂热之中,电梯工。接线员和报童也和金融巨头一起玩起了股票。
那些基本素质优良、当时被认为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如农业机械、化学、电器、钢铁、公用事业、电话电报、石油、无线电等这些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新生或收益良好部门的公司股票被中小投资者疯狂追捧。由于对这类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价格高于平均水平也是合理的。股市的上涨也是投资者的人心所向。
普通股民并不懂得经济理论这一套,他们更喜欢看直观的数据报表。二十年代,债券的收益为5%,优先股收益为6%,对于靠信用贷款来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其投资成本大于5%的,单靠红利显然难以弥补这一成本,所以,只有通过不断抬高股价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
而懂行的经济学家个金融巨头即使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视而不见,更有甚者在里面添油加火,经济的泡沫越吹越大。人们眼中只有疯狂上涨的股票,就连主妇们操持家务时,也计算着今天股指能涨几个点,家里的投资和自己的私房钱又会增加多少。
在最后的疯狂时刻,美联储对股票价格的高涨感到了忧虑,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理性的大门缓缓的关上,而地狱深渊也悄悄的张开了血盆大口。(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