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收徒(1 / 1)

夏日早晨的太阳竟然这么美!

远处的小山顶上,一个浑圆的橙色火球挂在一丛树木的上方,光线有些刺眼,但还不热。母鸡在屋檐下“咯咯”鸣叫,麻雀三五成群活跃在枝头,说着人们听不懂的喜讯。

是的,当然是喜讯。笼罩在古巨镇上方的阴云散去了,人类的气息更加浓厚,四处飘着“活”的影子。

站在白发老人住的小屋前,我第一个看到这幅生机勃勃的情景,怎不令我心生自豪?

老人的屋子处在程氏老屋与住人的街道之间,守护了一辈子,他太累了,我“看到”他躺在屋里的木板床上呼呼大睡。

昨晚直到半夜我们才回到这里休息,小杰住在我身后的另一间屋子里。不过,他现在已经起来了。

“哦,啊——,很晚了吧?”

打了一个大呵欠,小杰念叨着走出门,像在问我,又像是问自己。他没忘了自己的目的,看他尽早起来,可想重新出发去J市恐怕就在眼下。

“看什么呢大黄?”

顺着我的目光望向远方的太阳,小杰不说话了。每天太阳都在升起与落下,像这样静静地观赏它,可能很多人都不会去做吧?人类啊,问什么不放慢你匆匆的脚步,停下来看看太阳、想想自己生存的意义呢?在睁眼与闭眼之间,过程最重要啊!

心头涌过一连串的感慨,我几乎忘了自己是一只狗……

过了不久,白发老人起来了,神态上还有些恹恹的,眼神却亮。

吃早饭的时候,小杰这才来得及把自己来到古巨镇的经过告诉老人。

“哦,是这样。”

老人的语气平淡,眼里闪烁了几下,似乎还有话没说出来。过了一会儿,看他吃好了,老人也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小杰,你是个好孩子!”老人摸着小杰的头,眼里充满慈祥神色,“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啊!这样吧,老汉我一辈子再没牵挂了,师傅教给我的那些东西也不想全部带进黄土里去,你我遇上实属有缘,我教你几招防身之术,免得你以后再受人欺负。”

“啊,真、真的?”

小杰睁圆了双眼,满是难以置信。我看着他们,心里也是莫名的兴奋,为小杰感到高兴。

“你愿意学吗?”

老人笑眯眯地看着小杰。

“愿、愿意,当然愿意啦!”小杰的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了,双腿一弯,他在老人面前跪了下来,“拜、拜见师傅!”

“呵呵,快起来,起来!我也不是要让你做道士,算是收你做一个俗家的记名弟子吧。你是我的第一个徒弟,以后要是再收了弟子,他们都要叫你大师兄。”

“谢谢师傅!”

“咚、咚、咚。”小杰认认真真地磕了三个头,这才站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气,又努力想要严肃些,说不出的有趣。

“嘤,嘤嘤。”

我伸出舌头舔着他的裤脚和手背,也为他高兴。

“哈哈哈……”

“嘿嘿……”

一老一少笑在了一块儿,欢畅无比。

*****************************************************************************

白发老人住的屋子里。

盘腿坐在地上的席子上,小杰与老人面对着面。

我呢?趴在门口,吹着暖暖的风,伸出舌头直喘气,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说实话,尽管以前在大清的时候接触过白胡子道士,但他的强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道士总有些敬而远之,觉得太神秘,怕他们看穿我的底细。现在看来,白发老人和蔼可亲,对我也没有猜疑之心,我反而想要接近了解他了。

“小杰,为师先给你讲讲道士的情况。”老人开始了授徒的功课,脸色平静,看不出昨晚消耗那么大所造成的过多影响。

“道士之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的方士,即有方术之士。道教创立之后,道士则专指从道修行的道教神职教徒。隋唐前后,道士习惯上男称道士、黄冠,女称女冠、女真。较晚至今,则分别称男、女道士为乾道和坤道。南北朝时代奉道之士增多,对在家修持的人,则称为火居道士,以区别出家道士。

道士分为多个流派,而且各个流派的道人也有不同的职务,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我们现在经常在一些电影电视里看到的道士多数是茅山道士。茅山道士来源于道教的茅山宗一泒,是以茅山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别。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为发展中心的别称,茅山宗的弟子就被称为茅山道士。它的实际开创者是南朝时的名道士陶弘景。”

“道士所从事的活动内容十分庞杂,有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驱疫、祀神等。像人们常说的画符捉鬼就是驱疫中的一种仪式,只是世人无知,夸大了这种仪式。现在许多电影电视剧中常见到茅山道士蓄着胡须、裹着腿、穿着大襟大袖的道袍,如何如何地擒妖捉怪,如何如何地使用灵符咒语,神通广大得很,其实难免有些误解。”

“古时道士执著于炼外丹,以期吃丹后能白日飞升,那么多的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经常寄希望于道士给他炼出真正的仙丹。这个,你也知道,历史证明不太可能。后来,修道之人又开始注重内丹的修炼,以期内外兼修,相互促进。内丹作为道士的一种修炼方术,是相对于外丹而言。作为道士们的主要修炼功法之一,内丹修炼术不同于外丹修炼术之处,主要在于其不是以金石铅汞等药物在炉鼎中冶炼成金丹来服食,而是以修炼者自己的身体为炉鼎,以身体中的精、气、神为药物,通过一系列特殊的修炼功法,在自己的体内炼成金丹。因这种修炼主要是在修炼者自身的体内作业,故称为内丹修炼。修道之士认为,通过这种不假借外物的自我修炼,便能收到如服食金丹那样的功效,获得金刚不坏之身,寿蔽天地,不死成仙。”

“古来道士里长寿之人不少,但要真正炼成不死之身,何其难也!师傅他老人家享年八十有五,已经算是高寿之人了,最后还不是魂归太虚?唉——”

老人深深叹了一口气,暂时停住了。

“师傅是江西龙虎山天师座下的大弟子。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向的贵溪县境内,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祖师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张道陵祖师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天师始,历代天师均居于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沿守至今。两宋时期,张道陵祖师的后嗣渐受朝廷重视,龙虎山道教随之兴盛,期间龙虎山除各代嗣教天师外,又出现了大批有名道士。其中,元代是龙虎山道教的鼎盛时期。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那年,我到崂山去求学道术,不料人家说我道心不纯,不愿收留我。绝望之下,我坐在那个道观外不肯走,这样两天两夜,饿得头昏眼花。就在我以为再无希望时,师傅正好来寻访道友。他被我的诚心打动,于是收我为俗家弟子,就是火居道士。你看我未着道士衣衫,不避荤素,那也是师傅说的,他说我俗心重,不必恪守清规。但我怎么能不遵守呢?五十多年了,我还记得师傅说的戒律,从不敢违背分毫。不过,小杰,你只是我的记名弟子,道士的清规戒律你可以不用遵守。为师这一辈子守着这个地方,很多事情都没来得及去做,你去经历一番吧,三千红尘走过,也不枉投生一场!”

“坛蘸、布道、符箓、禁咒、占卜、祈雨、圆梦、驱疫、祀神等术,师傅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我。我知道你有要事去办,你我在一起的时日短浅,为师选些紧要的教给你。其它方术我写在这个本子上,你有兴趣就去看看,如若有得,也就不枉我一番心血了。”

老人说着,从旁边的一个紫铜箱子里拿出一个布包,打开来,一本蓝色封面的线装书托在手上。

我不觉眼睛一热:“哦,竟然还有秘笈?”

(明天带队去上海,早出晚归,恐怕很难更新了。)

最新小说: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 绝对征服系统 温柔坠落 皇家娱乐指南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解构诡异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