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凤雏庞统 > 第五回 曹操神速取汉中,庞统安中思危机

第五回 曹操神速取汉中,庞统安中思危机(1 / 1)

刘老大平定成都后,天天开仓济民,百姓皆感念他的恩德。在法正为首的文臣的治理下,一道道利民的政策有序的下达着,整个益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稳定。百姓税负大大降低,物资多有补贴,生活安康祥和。在短短的一个月,整个益州都拜服在刘老大的统治下。不少外地民众,听闻刘老大大名,不辞劳苦千里万里举家西迁,来到了刘老大的治下,一时间荆益两州人**增。刘老大亲自在成都城门前,喜迎进入成都的外地人,带着百官立于门前整整十天,对进城之人嘘寒问暖。此时正是严冬之时,萧萧寒风肆意乱虐,刘老大面不改色。成都百姓感恩戴德,穿上厚厚的棉袄,与刘老大一同在城门下。天是冷的,心是热的。刘老大果真是一代枭雄,深知以民为本的道理。如此的英明,这也许是他从百败之中最终获胜的最重要原因吧。

我漫步城中,并没有心情去领略成都城的这副国泰民安,因为我不是刘老大的百姓,我是他的谋士,在这种关系中,我想到的却是政治斗争与自身的安危?因为,他并不信任我。

严寒的冬天悄然过去了,华夏大地迎来了公元215年。就在这万物复苏的初春,巴郡太守严颜率兵来成都城下,向刘老大投降。不用说,这位断头将军肯定是被刘老大的利民政策感动了,亲自交出兵权,从此誓死效忠刘老大。刘老大大喜,从来平静的面上笑开了花,因为刘老大这样的利民政策,其中一方面是为了让降将心悦诚服,不会去造反。严老将军的到来,说明了刘老大的政策已经完全取得了成功。收服了人心,才是真正收服了西川。大赏严颜过后,就派这位老将前往葭萌关,代替孟达辅佐黄忠防守张鲁。而孟达被调往巴郡,接收益州的最后一座城。诸葛大仙、张猛人和赵猛男并没有入川,这该回给历史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就在刘老大攻打成都时,曹操兴师西征,以夏侯渊和张郃为前部先锋,曹操自领诸将为中军,曹仁、夏侯惇,为后军押运粮草。张鲁急忙派杨昂、杨任两将支援阳平关的张卫。但曹老大、贾毒士是何等人也,张卫中曹老大的诱敌之计,放着天险大关不守,派杨昂杨任两将出关,被曹大团团围住,杨昂被夏侯渊斩杀,杨任身受重伤,不知所向。张卫闻兵败,弃了阳平关,退守南郑。曹老大依贾毒士之计,一面佯装攻城,一面于南郑城西五里处,挖地道而入,张卫派出的斥候皆在城三里范围内,未曾发现地道。半月地道完工,曹老大派夏侯渊和张郃引百余精兵半夜自地道入城,打开大门,曹老大挥军尽数杀入,张卫死战,被夏侯渊一刀斩于马下,其余众军皆降。南郑这座东川第二坚城,在曹老大和贾毒士的计谋下,不足二十天就完全攻下了。其后曹老大进军巴中,张鲁与原西凉悍将庞德率军出战,庞德力战众将。曹老大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便有意收服战这位猛将。曹老大使计,在庞德与夏侯渊酣战之时,挥军杀向张鲁。张鲁大惊,急忙入城,此时杨松于城上,起兵做乱,杀了张鲁亲信,闭门不开,响应曹老大。张鲁无奈,只得投降。曹老大得了庞德,自是大喜,又念张鲁在汉中治理得力,没有大过,就封张鲁为关内侯,入许昌为官,张鲁其余部下,皆得升封。唯有杨松,买主求荣,被曹老大斩了,以示全军。不到两个月,东川全境皆为曹老大所有。

而此时,刘老大运用利民政策快速巩固了西川之地,曹老大如若要取得西川,恐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了。当然这点曹老大一眼看出来了。便留夏侯渊、张郃等将镇守汉中,班师回朝,自不在话下。

成都,太守府议事厅。

“士元,曹操已班师回朝,汉中现在是否可取。”刘老大双眼离开手中的情报,转而看向我。我也看了看他,经过岁月的洗礼,刘老大的双鬓微微发白,越来越有曹操那样的魄力了,这就是枭雄啊。

“主公,汉中如今重兵把守,阳平关天险,要攻下也并非难事,只是曹操,他定会联合东吴取荆州。”我看着他对答道。

“荆州兵多将广,士元不用担心。”刘老大此言一出,我就感到后背发凉,刘老大果真如此看重诸葛大仙,我当然知道荆州有诸葛大仙,故意以言语试试刘老大而已。

“如今只要遣说客往东吴,联吴抗曹”我说道。

刘老大环顾众人,最终眼光落在法正与我身上。如今即将攻取汉中,大好立功机会在眼前,谁也不想被派到江东作说客。法正歪着头看着刘老大身后的案几,显然他不愿意去了。

“主公,统愿到汉中一走”我主动说道。法正和刘老大显得很意外。

“这样也好,士元,你与马超一起去吧,他保护你安全,谈条件不用顾虑,依士元之意吧。”刘老大恢复以往古井无波的脸色平静得说道。

“我想调诸葛军师入川,荆州由云长镇守,不知士元如何看”刘老大又看了看我说道,法正在旁边并无惊讶之色,显然事先知道了。把我与马超支开,由刘老大信任的人来掌权,这是帝王之术啊。

“孔明军师足智多谋,入川助主公取汉中,关将军勇冠三军,智虑精纯,可以镇守荆州。”我说道。我知道,刘老大怕我在成都作乱,顾调诸葛大仙入川,为的是防备我。

“如此甚好,士元,你准备好就出发吧。”刘老大对我说道。

我道了一声“是”就退了出来。法正看着我离去,他自然不动,显然还要与刘老大说什么。

自议事厅出来,我仔细推敲着,随着我的功劳增大,刘老大就越来越防备我。想着想着,我突然发现了一个超级可怕的事。我认为,原来的庞统于落凤坡中箭,是诸葛亮与刘备合手造成的,也就是说,刘备与诸葛亮想杀庞统。

试想想,刘备手下有两位智力超群的能人,一龙一凤,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东汉末年襄阳名士司马徽所言的“凤雏”,诸葛亮曾经这样夸赞庞统说:“士元非百里之才,胸中之学,胜亮十倍”。但壮志未酬身先死,留下了太多谜底。历史上因为“凤雏”和“卧龙”的齐名。所以两个人都是绝为聪明的人,都是那种得到他们就得到天下的人。他俩各有千秋,但是“一山不容二虎,”在拥有诸葛亮的蜀国,庞统最后悲惨而死。

当时刘备被蔡瑁所追杀,骑卢马跃过檀溪,从而躲过一劫,单骑行至南漳,途中遇司马徽书童,书童言庞统日:庞统字士元,少俺师傅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相访,坐于树下,其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而后见司马徽,司马徽言庞统日:“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此回先后通过司马徽师徒俩言庞统,较之孔明而言,在名士司马徽眼中庞统之才之德远在孔明之上。但是庞统并没有诸葛亮那样幸运,并没有伯乐发现他。庞统和孔明相比:一个受人排斥不得重用,一个受人三次登门求见,庞统之悲可见一般!又在孔明祭完周瑜,鲁肃设宴款待。言罢,孔明辞回。方欲下船,只见江边一人道袍竹冠,皂绦素履,一手揪住孔明大笑日:“汝气死周瑜,却又来吊丧,明欺东吴无人耶!”孔明急视其人,乃凤雏先生庞统也。孔明亦大笑。两人携手登舟,各诉心事。孔明乃留书一封与统,嘱日:“吾料孙仲谋必不能重用足下。稍有不如意,可来荆州共扶玄德。此人宽仁厚德,必不负公平生所学。”统允诺而别。孔明自回荆州。此即书中孔明与庞统的第一次会面,但已然充满火药味,由此可知其二人并不能真正相容。而经此一吓,孔明明显急欲怕庞统留在东吴会识破他以后的计谋,于是不得已干脆劝庞统加入刘备阵营,以求减少个争夺天下的劲敌。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能反映出庞统在东吴的确不得志,不过由此也能看出庞统此时任然不愿官仕刘备,不然此次就直接随孔明回荆州了。对于庞统之所以不愿官仕刘备,这主要有两原因:其一庞统避乱于江东,对江东之地有深情厚谊,在骨子里他还是想留在江东干就一番大业;其二刘备已经有孔明的辅佐,他此去宛若二虎同居一山,不受重用到罢了,险恶的是一旦受重用,保不准不受孔明的嫉妒排挤,甚者迫害。庞统在遭遇江东的一连串不得志后,前往荆州见玄德,不想世事如旧,刘玄德亦已其貌陋,而只予以一耒阳县丞之职。于是上任后的庞统只得以不理县事,白日饮酒来发泄心中不满情绪。此可谓是庞统不得志表现之巅峰,可想他当时内心的酸楚。另一方面从庞统不拿鲁肃、孔明的荐书相示刘备,可知庞统不依仗他人谋事的优良品格。之后庞统被张飞推荐给刘备,孔明笑评庞统非百里之才、胜他十倍,但随后话锋一转,孔明在庞统头上加上了一顶庸儒的帽子,孔明对刘备道:“大贤若处小任,往往以酒糊涂,倦于视事。”孔明的用意很是明显,就是提前把刘备心中的庞统抹黑为庸儒,以居于其下。到了刘备与孔明、庞统合议夺取西川之际。孔明日:“荆州重地,必须分兵守之。”玄德日:“吾于庞士元、黄忠、魏延前往西川,军师可与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守荆州。”此安排甚是不妥,征西川的将领中,庞统能用的只有老将黄忠再加上孔明心中那个反骨仔魏延,可悲的是二人还不和,于是第一次攻打雒城时因魏延争功而使得未能一股拿下雒城,更因为将少才致使庞统领孤军遇张任而亡。攻打西川缺将这可从庞统死后,孔明出征西川,分派赵云、张飞二将入川可见一般。后来刘备仁义毁刘璋书,庞统为此出三计,而刘备以上计太促为由,选择中计,庞统已经为三计标明谁优谁略,但刘备仍然以一人遐迩见解行大举,加上张松以外刘备欲退回荆州遂劝书刘备言需急进成都,不想书信泄露被杀,从而致使两家直接翻脸,无意中制造了一个另庞统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其后两军厮杀难解。端坐荆州对庞统个性了如指掌的孔明一封书信此刻送到刘备手中,意思就是说庞统估计这次是凶多吉少了,切宜谨慎。不过刘备并不懂得天象之说的内在用意,我国古代士人们大都喜欢用天象之说来说服皇帝、主公以达成他们的目的。再者唐朝李白有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孔明的这封书信从荆州城到雒城外刘备营中至少也需几个月时间,由此可见孔明算计庞统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但对于庞统这位孔明心中的大贤,这几个月前的天象中的奥秘他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于是才有庞统暗思道:“孔明怕我取了西川,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孔明是怕庞统也窥得天机,不肯进兵。而孔明借此书信激得庞统在蜀中蜿蜒绵长的道路上冒然行军,并且激得庞统低估蜀中一系列名将。而就在出征前庞统的坐骑忽眼生前,此间问题是刘备在这一刻咋只说他胯下马是白马而不是那匹传说中防主的“的卢马”呢?!这点是关于庞统后来因骑着的卢马而被蜀中名将张任误认为是刘备而乱箭射杀中,作者隐藏的有关庞统之死之谜的内幕切入口。沿着切入口我们不能不怀疑孔明借天象“阻”庞统进军的真正目的了!这目的庞统只猜对一半,除了怕庞统攻下西川夺得头功外,孔明真正担心的是以后自己在刘备阵营中的地位将永久被庞统所取代。于是不免心生异策,凭借自己对庞统为人的了解,暗使连环计,一计委派庞统以老迈不和之将,削弱庞统实力;二计以天象不利主帅为激将法,矛头直指庞士元,使其严重低估蜀中将领及蜀道情况,冒然出兵;三计暗中令人对庞统坐骑动手脚,使得临阵马眼生,致使重视庞统的刘备自然会把他独有的坐骑换与庞统。三计合力,以致使庞统骑着刘备那天下人皆知的的卢马被张任这蜀中第一名将误认为刘备而乱箭射杀,完成了他最后一计:借刀杀人,为自己扫除了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样,唯一集杀庞统动机、能力于一身的也只有诸葛孔明了,只有他才能巧施连环计,而且做到不留一丝破绽。庞统之死便正是被刘老大与诸葛大仙一唱一和所致死的。

想到这儿,我出了一身冷汗,原来是你诸葛大仙与你刘老大在算计我。看来我一直生活在别人的算计中,这乱世,比我想象中还阴险。诸葛大仙,他也不是什么好鸟。看来我要做点什么了。

最新小说: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皇家娱乐指南 绝对征服系统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红警之崛起南洋 解构诡异全文 温柔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