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大早,盛长柏就匆匆来到盛长槐屋里,这时候盛长槐刚刚起床,昨天晚上明兰醒了两回,每次都哭着要去看小娘,都被盛长槐拦了下来,只答应她,在卫家亲戚来了之后,便让她一同去送送卫小娘,之前也听明兰说过,她还有个姨妈,是卫小娘的妹妹,听闻消息,肯定会第一时间赶来。
“二哥哥为何来的这样早,可是父亲想要看看长杨。”
盛长柏先是一愣,转念便明白了,盛长杨必定是自己那刚出生弟弟的名字,也不知道是谁起的,但盛长柏来意并非如此。
“方才门房通报,说是你之前的长随给弟弟找了个奶妈,但他现在并非咱家下人,所以门房不好放他进来,正好我有事情和你商量,便将他和奶妈一起带来了。”
说完,便让李妈妈把人叫进来。
不一会,唐诗便带着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子进来,那女子第一次进大宅门里面,所以有些畏惧。
“公子,您事情吩咐的急,我昨天跑了半天,才将将为小少爷找到奶妈,不过,牛姐姐家里都在扬州,将来到汴京,还是需要另行寻找的。”
盛长槐对着唐诗点了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本来盛家提前在汴京已经找了奶妈,扬州这边就没在安排,毕竟谁也没想到,卫小娘就这么没了,如果卫小娘在的话,哪里需要什么奶妈,明兰当初不也是她自己喂养的吗。
“牛姐姐,你来家里,您自己的孩子怎么办?”盛长槐有些不放心,便多问了下。
那牛氏有些胆小,还以为盛长槐不愿意,嘴巴张了半天,也没说出话,唐诗连忙替他回答。
“公子放心,牛姐姐的孩子已经一岁多了,已经开始吃其他食物了,也就小半月时间,牛姐姐家里人也是同意的。”
如此甚好,盛长槐看这牛氏不善言辞,便让崔妈妈带她去厢房,正对着盛长槐住的屋子,这是之前华兰住的屋子,自从华兰出嫁,便空了下来,明兰姐弟暂时由李妈妈和崔妈妈照料,昨日晚间,小蝶把小桃也派过来给明兰作伴。
等牛氏出了房间,盛长柏看了看唐诗,欲言又止,唐诗见状,连忙告辞。
“人我送到了,公子家里事务繁忙,就不打扰了。”
盛长槐知道自家兄长有话要说,便不做挽留。
“还请唐大哥回去给牛姐姐家里人说下,最多十日左右,便会让牛姐姐回去,我也不知道奶妈需要多少钱,牛姐姐帮了我大忙,一天就按一吊钱算。”
“哪里需要这么多,十天也用不了一吊钱。”
唐诗一听,自家这公子对其他事情还算清楚,但请一个奶妈,一天一吊钱,整个扬州都没这个价钱,肯定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
盛长槐这时候并不缺钱,十吊钱按照现在民间兑换,也不过五两,对他而言,不算什么,唐诗能在短时间找到,肯定是相熟之人,算是给唐诗的感谢了,不容唐诗推辞,就这么定下来,唐诗也只好作罢,道了声别,便离开盛长槐房间。
“二哥哥这么早来,想必不仅仅是奶妈的事情,莫非还有其他事情。”
盛长柏脸色难看,有些不好意思,但又不能不说。
“哎,也不知是从哪里来的谣言,说是小弟弟命硬,还没出生就克死了母亲,现在都传到外边去了。”
“什么”
盛长槐忽地站了起来,难怪父亲到现在也没有来看下刚出生的小长杨,原来是这样,自家这父亲未免太过于凉薄了些,小儿子刚刚出生,又失去了母亲,随随便便一句谣言,便让他不念父子亲情。
“长槐你别急,我也是早上方才知道,父亲昨天一直没有来看弟弟,听母亲刚说完,便匆匆找你商量。”
原来,昨日盛长柏送走顾廷烨之后,本来想看看盛长杨,但盛长槐昨日心情一直不好,早早就让崔妈妈把老太太院门闭上,除非父亲来看儿子,其他人一概不见。
大娘子和盛紘将家里里里外外的下人都找来询问详情,因涉及长辈之事,盛长柏也不便旁听,早上刚起床,去给大娘子请安的时候,听大娘子说父亲一天都没有看刚出生的弟弟,便问了下情况,大娘子也不知为何,刘妈妈倒是从下人那边听到一些消息,将之告诉了盛长柏,所以,盛长柏先来这边看一看,若是属实,在和盛长槐商量下对策。
盛长柏还准备继续说点啥,这时候,李妈妈带着一个大丫头走了进来,不是别人,正是盛长柏身边的丫鬟狼毫,盛长柏虽然是嫡子,但是现在身边也只有一个丫鬟,并非是大娘子不给配,而是盛长柏言辞拒绝的,与此相比,盛长枫身边三个丫鬟,倒是兄弟几人最享福的一个。
盛长柏也算是个妙人,明明是个千娇百媚的姑娘,他非得给人起了个狼毫的名字,不过也好,熄了这丫头想做小娘的想法,安安分分的伺候自家少爷,就等熬过几年配个有能耐的管事,嫡长子身边的丫鬟,还是有点排面的,再说,盛长柏虽然古板,但对身边人还算不错,平日赏赐啥的也不少,所以这丫头也算忠心耿耿。
“二哥儿,你让我去打听的,我从秋收那里问清楚了。”
自从秋禾被大娘子从盛紘身边撵走,盛紘便把另外一个小厮提了上来,做了个管事,还给起了个名字叫做秋收,又凑齐了春夏秋冬四大管事,盛家最有牌面的四个长随,当然夏江不一样,那是师爷。
“快给我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谣言是哪里传出来的。”
盛长柏急不可耐的问道,他怀疑又是林小娘所为。
“不敢瞒少爷,这件事并非是从林小娘那里传出来的,而是家中下人多嘴,不仅如此,听秋收说,外头知道主君得了个儿子,又死了小娘,也有这样的传闻。秋收猜测,这和昨天白天的日蚀和晚上的扫把星有关,主君好像对这个说法有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