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闲杂(1 / 1)

秋意已经渐渐浸染了繁华的长安,蝉鸣犹在,天却露出了疏落辽远的本相,在这个远离都城的小小院落中,树木虽然繁茂依旧,也似乎知道叶繁不久,露出了最后的勃勃生机。只有倚在墙边的竹架子上,粉团一般的重瓣蔷薇开的绚烂明媚。

青衣婢女提着食盒步履轻缓地走进了院子,和衣着同色的麻鞋踩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没有一丝的声响。小径曲折,拐角处的太湖石上略带了点凉意,她微微一愣,默默叹了口气,转过石壁,就是灰瓦斗檐的正堂了。

轻轻推开木门,只见略显空荡的房中,当堂摆设的三清画像一如既往的高高在上,其下供奉的一束白荷是房内鲜有的亮色,屋内的摆设玩器多古拙厚重,全然不合时下年青娘子的口味。在多宝格的另一侧,只有长长的翠色幔帐垂在地上,随着开门的细风微微轻动。

婢女在门边的高几上放下食盒,束手立在幔帐外,低声对里面说:

“二娘,大娘在北并无消息传回,想来是安稳的。”声音沉沉地落下,幔帐内却没有什么声息,房间里好像安静的并没有另一个人存在。

檀香缭绕,从红铜嵌银丝的香斗里蜿蜒出一缕细烟,前朝国手所绘的三清高高在上,那一缕烟儿在他们的长须上打了个转儿,就消散在了一室的冷清中。

好像过了很久,屋内终于响起了另一个人的声音:“进来吧。”

婢女脱下麻鞋,小心地掀开幔帐,垂首走了进去。

年轻女子穿着灰白色的道袍倚在榻上,头上只戴一个青玉道冠,许是因为久病未愈,身形愈见了孱弱,长长的束带没有扎的很牢,衣襟处略见了松散。

“没有音讯,便是要来好消息了,如今,这天下人就要眼看着,卫家就算只剩三个儿女子,也能捧起起平远军的帅印。”

女子坐起身,从身上掏出一张帛书,青衣婢女踮着脚走到近前,慢慢跪坐了下来。

“细细读了,一字不错地传讯过去,再跟三娘说,蔷薇满架,秋煞之日。”她的眼睛极其明亮,一贯素淡单薄的面容透出了多年不见的光彩,青衣婢女看见她的神色,暗暗心惊,低下头去仔细地研读着薄薄的素绢。

半晌无话。

素绢被火折子点燃扔进了铜盆里,婢女把盆里的灰烬都收拾进了自己带来的食盒里,又跪在一旁,恭谨地等待女子的吩咐。

女子坐在榻上,左手的食指轻抚了一下婢女的鬓边,“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就别再过来了。”

婢女素来沉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惊讶过后,渐成哀容,重重地伏下@身躯,放在身前的双手扭在一起,诉说了心中的惊痛和悲哀。

“总有这一日的,不过早晚罢了,何苦做这凄然之态。”穿着道服的女子脊背挺得笔直,脸上是安然自信的神态,她目光悠远,看向窗外的点点苍翠,笑得略有一分无奈,在那最无奈的瞬间,变成了骄傲和满足。

没有被逼婚时的愤懑,没有被悔婚时的哀怨,没有家破人亡时的疯狂,在道观里的七年,她像是沉默的皮影偶人,只有这个婢女知道,她如何不动声色地让自己的姐姐重回边土,助自己的妹妹加入皇族,而她自己,像是最美时节也依然沉默的松竹,从来没有绽放的机会。她也不需要绽放的机会,松竹百忍,才是卫家人该有的品格。

婢女着履整衫,收拾齐备了正要离开。

女子又出声道:“告诉阿姊和小妹,我就在这太兴山上守着她们重振卫家,郑家全族的血也洗不净他们的罪,就别让他们再来污我的眼了。你去罢。”

婢女转身关门的瞬间,泪水还是滴到了前襟,她仔细地擦净了泪水,沿着十字路转过了那一丛蔷薇花架。

所有人都忘了卫家第二个女儿笑语嫣然的样子,只有这个婢女记得,她会永远记得,七年前仿若已经被镌刻入铜镜的如花容颜。尽管这人已在百般苦痛中,将繁花拧碎,藤条剥断,将自己化成了无声松柏,可她依然是百年将门里最骄傲的女儿。

“若有三分天意弄,且将杯酒沥长虹。”素白的手指拈着青色玉盏,空荡荡的房里,只有她自己的自言自语。

也曾纵马边疆,也曾嬉戏言笑,可惜,金戈铁马难入梦,闺阁旧事忆时惊。

韶华难觅,心事已了。

—————————————————————————————————————

大隋天元十七年,卫家长女卫蔷率先父旧部三千人解了突厥庭州之围,八万精兵得以脱困。隋帝诏封她为平远公,成为了大隋第三名军功起身的女将,也是爵位最高的一位。

却不想,卫蔷于陛阶前跪辞不受,痛陈国舅郑家通敌叛国、残害忠良,历数二十大罪状。

身怀有孕四皇子妃卫蕙同跪于侧。

隋帝看着手里的薄绢,摔坏了手里的青铜酒爵。

郑家三代两皇后,一门同国舅,一夕倒塌,满门抄斩。

人心惶惶的长安,鲜少有人注意到,太兴山上,一座孤坟,一个缁衣女子沉默地守着。

秋意已经渐渐浸染了繁华的长安,蝉鸣犹在,天却露出了疏落辽远的本相,在这个远离都城的小小院落中,树木虽然繁茂依旧,也似乎知道叶繁不久,露出了最后的勃勃生机。只有倚在墙边的竹架子上,粉团一般的重瓣蔷薇开的绚烂明媚。

青衣婢女提着食盒步履轻缓地走进了院子,和衣着同色的麻鞋踩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没有一丝的声响。小径曲折,拐角处的太湖石上略带了点凉意,她微微一愣,默默叹了口气,转过石壁,就是灰瓦斗檐的正堂了。

轻轻推开木门,只见略显空荡的房中,当堂摆设的三清画像一如既往的高高在上,其下供奉的一束白荷是房内鲜有的亮色,屋内的摆设玩器多古拙厚重,全然不合时下年青娘子的口味。在多宝格的另一侧,只有长长的翠色幔帐垂在地上,随着开门的细风微微轻动。

婢女在门边的高几上放下食盒,束手立在幔帐外,低声对里面说:

“二娘,大娘在北并无消息传回,想来是安稳的。”声音沉沉地落下,幔帐内却没有什么声息,房间里好像安静的并没有另一个人存在。

檀香缭绕,从红铜嵌银丝的香斗里蜿蜒出一缕细烟,前朝国手所绘的三清高高在上,那一缕烟儿在他们的长须上打了个转儿,就消散在了一室的冷清中。

好像过了很久,屋内终于响起了另一个人的声音:“进来吧。”

婢女脱下麻鞋,小心地掀开幔帐,垂首走了进去。

年轻女子穿着灰白色的道袍倚在榻上,头上只戴一个青玉道冠,许是因为久病未愈,身形愈见了孱弱,长长的束带没有扎的很牢,衣襟处略见了松散。

“没有音讯,便是要来好消息了,如今,这天下人就要眼看着,卫家就算只剩三个儿女子,也能捧起起平远军的帅印。”

女子坐起身,从身上掏出一张帛书,青衣婢女踮着脚走到近前,慢慢跪坐了下来。

“细细读了,一字不错地传讯过去,再跟三娘说,蔷薇满架,秋煞之日。”她的眼睛极其明亮,一贯素淡单薄的面容透出了多年不见的光彩,青衣婢女看见她的神色,暗暗心惊,低下头去仔细地研读着薄薄的素绢。

半晌无话。

素绢被火折子点燃扔进了铜盆里,婢女把盆里的灰烬都收拾进了自己带来的食盒里,又跪在一旁,恭谨地等待女子的吩咐。

女子坐在榻上,左手的食指轻抚了一下婢女的鬓边,“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就别再过来了。”

婢女素来沉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惊讶过后,渐成哀容,重重地伏下@身躯,放在身前的双手扭在一起,诉说了心中的惊痛和悲哀。

“总有这一日的,不过早晚罢了,何苦做这凄然之态。”穿着道服的女子脊背挺得笔直,脸上是安然自信的神态,她目光悠远,看向窗外的点点苍翠,笑得略有一分无奈,在那最无奈的瞬间,变成了骄傲和满足。

没有被逼婚时的愤懑,没有被悔婚时的哀怨,没有家破人亡时的疯狂,在道观里的七年,她像是沉默的皮影偶人,只有这个婢女知道,她如何不动声色地让自己的姐姐重回边土,助自己的妹妹加入皇族,而她自己,像是最美时节也依然沉默的松竹,从来没有绽放的机会。她也不需要绽放的机会,松竹百忍,才是卫家人该有的品格。

婢女着履整衫,收拾齐备了正要离开。

女子又出声道:“告诉阿姊和小妹,我就在这太兴山上守着她们重振卫家,郑家全族的血也洗不净他们的罪,就别让他们再来污我的眼了。你去罢。”

婢女转身关门的瞬间,泪水还是滴到了前襟,她仔细地擦净了泪水,沿着十字路转过了那一丛蔷薇花架。

所有人都忘了卫家第二个女儿笑语嫣然的样子,只有这个婢女记得,她会永远记得,七年前仿若已经被镌刻入铜镜的如花容颜。尽管这人已在百般苦痛中,将繁花拧碎,藤条剥断,将自己化成了无声松柏,可她依然是百年将门里最骄傲的女儿。

“若有三分天意弄,且将杯酒沥长虹。”素白的手指拈着青色玉盏,空荡荡的房里,只有她自己的自言自语。

也曾纵马边疆,也曾嬉戏言笑,可惜,金戈铁马难入梦,闺阁旧事忆时惊。

韶华难觅,心事已了。

—————————————————————————————————————

大隋天元十七年,卫家长女卫蔷率先父旧部三千人解了突厥庭州之围,八万精兵得以脱困。隋帝诏封她为平远公,成为了大隋第三名军功起身的女将,也是爵位最高的一位。

却不想,卫蔷于陛阶前跪辞不受,痛陈国舅郑家通敌叛国、残害忠良,历数二十大罪状。

身怀有孕四皇子妃卫蕙同跪于侧。

隋帝看着手里的薄绢,摔坏了手里的青铜酒爵。

郑家三代两皇后,一门同国舅,一夕倒塌,满门抄斩。

人心惶惶的长安,鲜少有人注意到,太兴山上,一座孤坟,一个缁衣女子沉默地守着。秋意已经渐渐浸染了繁华的长安,蝉鸣犹在,天却露出了疏落辽远的本相,在这个远离都城的小小院落中,树木虽然繁茂依旧,也似乎知道叶繁不久,露出了最后的勃勃生机。只有倚在墙边的竹架子上,粉团一般的重瓣蔷薇开的绚烂明媚。

青衣婢女提着食盒步履轻缓地走进了院子,和衣着同色的麻鞋踩在鹅卵石铺就的路面上,没有一丝的声响。小径曲折,拐角处的太湖石上略带了点凉意,她微微一愣,默默叹了口气,转过石壁,就是灰瓦斗檐的正堂了。

轻轻推开木门,只见略显空荡的房中,当堂摆设的三清画像一如既往的高高在上,其下供奉的一束白荷是房内鲜有的亮色,屋内的摆设玩器多古拙厚重,全然不合时下年青娘子的口味。在多宝格的另一侧,只有长长的翠色幔帐垂在地上,随着开门的细风微微轻动。

婢女在门边的高几上放下食盒,束手立在幔帐外,低声对里面说:

“二娘,大娘在北并无消息传回,想来是安稳的。”声音沉沉地落下,幔帐内却没有什么声息,房间里好像安静的并没有另一个人存在。

檀香缭绕,从红铜嵌银丝的香斗里蜿蜒出一缕细烟,前朝国手所绘的三清高高在上,那一缕烟儿在他们的长须上打了个转儿,就消散在了一室的冷清中。

好像过了很久,屋内终于响起了另一个人的声音:“进来吧。”

婢女脱下麻鞋,小心地掀开幔帐,垂首走了进去。

年轻女子穿着灰白色的道袍倚在榻上,头上只戴一个青玉道冠,许是因为久病未愈,身形愈见了孱弱,长长的束带没有扎的很牢,衣襟处略见了松散。

“没有音讯,便是要来好消息了,如今,这天下人就要眼看着,卫家就算只剩三个儿女子,也能捧起起平远军的帅印。”

女子坐起身,从身上掏出一张帛书,青衣婢女踮着脚走到近前,慢慢跪坐了下来。

“细细读了,一字不错地传讯过去,再跟三娘说,蔷薇满架,秋煞之日。”她的眼睛极其明亮,一贯素淡单薄的面容透出了多年不见的光彩,青衣婢女看见她的神色,暗暗心惊,低下头去仔细地研读着薄薄的素绢。

半晌无话。

素绢被火折子点燃扔进了铜盆里,婢女把盆里的灰烬都收拾进了自己带来的食盒里,又跪在一旁,恭谨地等待女子的吩咐。

女子坐在榻上,左手的食指轻抚了一下婢女的鬓边,“没什么好说的了,你……就别再过来了。”

婢女素来沉稳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惊讶过后,渐成哀容,重重地伏下@身躯,放在身前的双手扭在一起,诉说了心中的惊痛和悲哀。

“总有这一日的,不过早晚罢了,何苦做这凄然之态。”穿着道服的女子脊背挺得笔直,脸上是安然自信的神态,她目光悠远,看向窗外的点点苍翠,笑得略有一分无奈,在那最无奈的瞬间,变成了骄傲和满足。

没有被逼婚时的愤懑,没有被悔婚时的哀怨,没有家破人亡时的疯狂,在道观里的七年,她像是沉默的皮影偶人,只有这个婢女知道,她如何不动声色地让自己的姐姐重回边土,助自己的妹妹加入皇族,而她自己,像是最美时节也依然沉默的松竹,从来没有绽放的机会。她也不需要绽放的机会,松竹百忍,才是卫家人该有的品格。

婢女着履整衫,收拾齐备了正要离开。

女子又出声道:“告诉阿姊和小妹,我就在这太兴山上守着她们重振卫家,郑家全族的血也洗不净他们的罪,就别让他们再来污我的眼了。你去罢。”

婢女转身关门的瞬间,泪水还是滴到了前襟,她仔细地擦净了泪水,沿着十字路转过了那一丛蔷薇花架。

所有人都忘了卫家第二个女儿笑语嫣然的样子,只有这个婢女记得,她会永远记得,七年前仿若已经被镌刻入铜镜的如花容颜。尽管这人已在百般苦痛中,将繁花拧碎,藤条剥断,将自己化成了无声松柏,可她依然是百年将门里最骄傲的女儿。

“若有三分天意弄,且将杯酒沥长虹。”素白的手指拈着青色玉盏,空荡荡的房里,只有她自己的自言自语。

也曾纵马边疆,也曾嬉戏言笑,可惜,金戈铁马难入梦,闺阁旧事忆时惊。

韶华难觅,心事已了。

—————————————————————————————————————

大隋天元十七年,卫家长女卫蔷率先父旧部三千人解了突厥庭州之围,八万精兵得以脱困。隋帝诏封她为平远公,成为了大隋第三名军功起身的女将,也是爵位最高的一位。

却不想,卫蔷于陛阶前跪辞不受,痛陈国舅郑家通敌叛国、残害忠良,历数二十大罪状。

身怀有孕四皇子妃卫蕙同跪于侧。

隋帝看着手里的薄绢,摔坏了手里的青铜酒爵。

郑家三代两皇后,一门同国舅,一夕倒塌,满门抄斩。

人心惶惶的长安,鲜少有人注意到,太兴山上,一座孤坟,一个缁衣女子沉默地守着。

最新小说: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九零福运小俏媳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八零好福妻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