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终归是戏说,在没有确凿依据的情况下,是不能做为事实的。所以,只要将之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可以了。
由于王允跟吕布的关系很不错,于是吕布去见王允的时候,就谈起自己差一点就被董卓杀掉的事情。说起来,董卓之所以会对吕布息怒,也不见得就是吕布主动道歉所起的作用。也许是由于吕布展现出了高强武艺,将他给震慑住了,加上以后的保卫工作还要继续倚重吕布,所以董卓为了顾全大局,才表示出息事宁人的态度。想来要是换了一个人的话,就董卓平日里待人的性格,即便不将之扒皮抽筋,估计也要砍手割耳,方才能解其心头之恨。
当王允听到吕布说出这件事情的时候,便将自己一干人等想要谋诛董卓的计划告知了吕布,并希望吕布能为他们做个内应。对此,我不禁有些疑惑,王允这个老谋深算的家伙,怎么如此轻易地就把事关众人身家性命的机密告知了吕布?难道他就不怕被别人给听了去,然后去通报董卓吗?很显然,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才使得王允这么放心地就告知了吕布。依我看,这里面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吕布本身就对董卓的行事作风极不认同,因为某种原因才不得不屈身侍奉于董卓,而王允对此却是深为了解的;二是吕布的为人非常值得信任,王允相信吕布一定不会将这件事情通报给董卓,甚至于认为他会助自己一臂之力。
依据史书的记载,吕布在丁原手下任职的时候,是深得丁原信任的,原文记载是「卓以布见信于原」。在董卓手下任职的时候,同样也是深得董卓信任的,原文记载是「卓行止常以布自卫,甚爱信之」。既然如此,那说明吕布的为人挺不错,处事比较尽心尽力,又光明磊落,所以才能够深得上司的信任。这一点想来罗贯中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吕布又为何要杀死信任他的人呢?问题关键,自然就出在二者的思想观念有冲突的原因上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儒学所一贯提出的观点,而事实上也似乎确是这样。
凭吕布的本事,随便走到哪里都不会饿死,说他唯利是视,这样的评价恐怕有失公允,别人也不会相信。因而,自陈寿而后写评者,多以「反复」二字大作文章。
四月份,汉献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会见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车而入,除去道路两旁有严密的警卫,还有吕布等人前后侍卫。王允让士孙瑞自己写好诏书,然后交给吕布。吕布便让李肃、秦谊等十余人冒充侍卫,埋伏在北掖门等候。董卓的车驾一进门,李肃便持戟刺向董卓,由于董卓身穿铁甲,没能伤到要害,只划伤了他的手臂。随即,董卓不慎跌下车来。此时,董卓赶紧回头呼喊道:“吕布何在?”吕布道:“有诏讨贼臣!”董卓立时大骂:“狗崽子,你胆敢如此——”话还没说完,就被吕布用矛刺死了。接着,吕布催促士兵上前去将董卓的头颅砍下,董卓的主簿田仪及奴仆等三人这时扑在董卓的尸前阻拦,全都被吕布杀死。接着,吕布从怀里拿出诏书对官兵们说:“皇帝下诏只诛董卓,其余人等皆不问罪!”官兵们听后立正不动,高呼万岁。
这一段是吕布杀董卓的过程,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对于那份诏书,倒也不清楚吕布是否知道那只是王允他们自己写的。倘若吕布不知道,那说明他很可能被王允假借皇帝的名义给哄骗了。如果他知道,则说明他是一个较为懂得政治的人,做这种事情若能假借皇帝的命令是最为妥当的。而董卓的死,汉献帝知道了以后,也不知是不是高兴的。想想应该还是挺高兴的,甚至于这件事情原本就可能已得到了他的默许。
随后,刘协让王允主持尚书事务。并任命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位比三公,加封温侯,同王允一起执掌朝政。论资排辈,吕布其实还稍嫌浅了一些,至少他是比不上皇甫嵩的。然而,汉献帝却要委任吕布跟王允一起执掌朝政,不得不说这跟吕布的理政能力是有一定关系的。而这在后来面对处理董卓部下的问题上,也体现了出来。
在董卓被杀的当月,还有两个人也死了,一个是蔡邕(古同“雍”或“壅”),另一个则是刘岱。对于这二人,想来熟读三国的人都是知道的,我就不说什么了。还有一件事情,可能不是所有人都清楚,那就是早先的时候,尚书郑泰、黄门侍郎荀攸等人也密谋过要刺杀董卓,但是却被董卓给发现了,除去郑泰逃走投奔袁术了以外,荀攸则被捕入狱。原本荀攸应该是要被处死的,恰好王允和吕布的谋划成功了,因而他才得以幸免。这件密谋暗杀的事情,也许就是促使董卓让吕布贴身侍卫自己的原因了吧。
五月份,皇甫嵩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当月,朝堂上开始争议起了该如何处理董卓部下的事宜。原本在之前的时候,吕布就向王允提过一条建议,史书的原文是: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
吕布是非常了解那帮西凉兵的行事作风的,董卓活着的时候都约束不了他们,如今董卓死了,就更没有人能约束得了他们了,一旦给了他们喘息的机会,其后果如何,恐怕没人能付得起这个责任的。而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乌七八糟的事件来看,吕布提出的这个建议还是比较符合实际需要的,只要把董卓原先手下的那些将领全部杀掉,就可以威慑剩余的那些西凉兵。但是王允没有采纳这条建议。
吕布明白王允的作为是在自己挖坑坑自己,所以为了应对接下来将会突发的状况,他就打算将董卓的财物拿出来,赏赐给朝中的公卿和统军的将领们,以图能够笼络住这些人的心思。然而王允却不同意,这不免让吕布有些大为光火。
后来,又有人向王允建议,可以派皇甫嵩去统领董卓的旧部,并驻扎在陕县加以约束安抚。对此,王允的态度依旧是不赞成。有关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是谁,但我个人揣测可能是荀攸。由于王允刚愎自用,缕缕决策错误,怠慢时机,荀攸觉得迟早要出大乱子,于是乎便弃官离开了朝廷。至于史书上为什么没有写,那就不能得知了,也许是怕会引起不好的影响吧。
没过多久,长安城中就传出朝廷要杀光所有凉州人的谣言,这使得局势进一步恶化了。却不知这谣言是谁传出的。这时的吕布明白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不然搞不好会引起西凉的兵集体暴乱。于是乎,吕布也没有跟王允商量,便直接写了一道诏书,让李肃带着前往陕县去诛杀牛辅。牛辅自然是不愿伏法的,便率军迎击,将李肃打败,李肃逃回了弘农,之后却又被吕布处死。
有关于吕布处死李肃这一点,有人提出过异议。我个人揣测了下,想来应该是由于吕布没有就此事跟王允商议,使得王允心里感到很不满,加上之前王允就说过不能处死这些人,因而王允便以违令之罪处死了李肃,以此来给吕布一个警告。史书说,王允一向将吕布当成一员武将,不想吕布干涉朝政。其实真相并非如此,那全都是因为权力使然的排挤,而非是吕布仅是一名不懂政治的武将,才不想让他干涉朝政。因而,处死李肃这事多半还是王允下的令,只不过后人没弄清楚,却算在了吕布的头上,便使得吕布受了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