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回哪里的家?
不仅仅是我,就连李陵将军心里都有点茫然。
几位公主流着泪,不知道日后怎么办。
我是征询大家的意见,他们要是回汉朝,我会在朔方镇北,让他们回去。
坐黄河上游的船去河东郡,换马车两日可抵达长安。
但是公主和这群士兵都不打算回去了。
因为他们已经是被汉朝遗忘的人,事实上在受到很多非人的屈辱之后,他们更是向往新的一种生活,能有一个新的开始。
于是我们一群人,身后跟着三百战狼向东过去,五天里会穿过匈奴人的范夫人城。
在第二天走进山谷时,遇到暴雨。
我让狼群战马躲进一个大山洞。
在山洞里架着柴火烧水。
用雨布承接的大量雨水,烧热了给女人们洗澡,好替换换汉朝的宫女服装。
此刻男人们都在山洞一边的坑洞里用水勺子舀着热水冲洗身体。
用我的香皂去沐浴全身
这里的一个山洼积蓄了方圆百多米的一个湖泊,按照这里的规矩是不能在湖里洗澡和洗身体的任何部位的。
即使是牲口只能在河边饮水,不能踏入湖面。
所以给牲口饮水都用绳子牵着去喝。不让走进水潭。
接的雨水自然不适合这个范畴。
所以在女人洗漱之后,换上我之前车马队找到的商队服装换上,外面穿汉人的皮袍。
在几个公主打扮收拾停当出来吃烤肉时,我才发现汉人女子就是水嫩净白,皮肤比蒙古人好很多。
虽然最年长的南宫公主都有37岁了。但是容颜依旧,青春尚在。
她们中的很多人,事实上都没有能给军臣单于留下后代。
我只能说是快50的老男人,一老骑马骑得蛋疼,所以影响了子孙根的发育。
加上这人纵欲无度,所以就
只能这样去猜想,毕竟对此人私生活不甚了解。
这里要提醒的是昭君出塞是汉元帝中期的事实,系公元前3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的时候,还是王昭君自己愿意出阳关的。
这件事还在武帝时代,这里的九十年之后。所以拍电视剧的人就不要把未来的女子弄到这个时代来埋汰。毕竟这样张冠李戴的故事不要为了赚钱,编得挨老爸打就好。
如果我把赵飞燕搞来汉武帝身边,注定会被宝宝们掐死。
毕竟汉武帝刘彻在这打匈奴时,赵飞燕爷爷的爷爷还没有穿成人的衣服,还系个婴儿
-
在我说了军臣单于不久就会被他弟弟暗杀,南宫公主留下的孩子也会遭受祸害之后,南宫公主也是知道孩子是不会跟自己走的。
留在匈奴的虎狼窝,迟早是个没指望。
所以她们七个公主都跟着我去了鲜卑部落,进驻我的王庭做一个自由人算,总比在刀兵岁月里,跟着匈奴游牧到处颠簸和打杀。
女人都不愿意过担惊受怕的日子,都会是求得一方安稳的事实。
换了将军新的盔甲战袍,李陵将军是打算跟着我去长城东北的草原了。
“即使回去,也是被诸多小人嘲笑,我这一把年纪也是时日无多,跟着少将军去过一段时间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好。”
在大家都这样跟着李陵将军和我一起回贝尔湖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展望。
原本以为自己会远离熟悉的人群,没有想到他们都一个个的投靠我来了。
这就是缘分。
此刻匈奴进入了一个极其微妙的内部转换时期。
即是由一个强大的联合部落变成一个分裂的散乱民族。
这也是汉武帝刘彻登基后的一次重大历史改变。
我不知道居然这一年还出现了一个最大的军事战略性的错误,就是马邑之谋。
这不是公元前133年的故事,怎么135年就发生?
我回到贝尔湖鲜卑族王庭时。
此刻21岁的刘彻在公元前135年,就是五月,窦太后去世,正式掌控大汉皇权。
他并没有撤掉我镇西司马大将军的职务。
而且我的将军府里二十几个侍婢和奴仆,他都让内务司拨给银两养着。
而被我狠狠的教训了一顿的军臣单于心里不服气,他拿我没有办法,就派使臣找刘彻,说老婆都没有了,这日子没有办法过了,他要带着三十万人来长安
公元前133年夏季末,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刘彻是召集群臣上殿商议对策。
当时官居大行令的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
一边的御史大夫韩安国还是说:“目前匈奴兵强马壮,还是按照历朝的对外政策接受和亲。”
群臣知道此刻没有神勇的胡可儿将军在,生怕得罪了匈奴自己日后日子不安逸,于是多赞同韩安国的观点。
汉武帝最终采纳韩安国的建议,还是认同与匈奴和亲。
此刻马邑城这里,有个大商人叫聂壹,来找大行令王恢。
他很伤脑筋的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迟早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能打个大胜仗。”
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
商人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身份,假装的要把把马邑城献给单于。那些个匈奴单于贪图马邑的丰富货源,一定会来。”
他的意思系汉军把大军埋伏在马邑城附近地方,只要等匈奴主力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觉得这个注意好,能把和亲的事情就这样阻隔下来,还能消灭匈奴,绝对是个妙计。
于是就把聂壹的主意奏告给汉武帝,武帝为此再次的诏命群臣商议。
御史大夫还是韩安国反对这个建议,他认为高祖刘邦之英武圣明,尚且被匈奴围于平城达七日之久,何况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
王恢是燕人,曾长期在边郡为官,熟谙匈奴情况,在商议中他向汉武帝进言:“战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如今大汉强盛,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于是朝堂上双方唇枪舌剑,鸡鸭乱飞,各不相让。
汉武帝是主战派,最终采纳王恢的建议,准备设计伏击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