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这是人所共知的,小新的发言在这里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
他继续说道:“中原霸主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是为楚庄王。楚庄王名叫芈吕。楚国初被封子爵,后自号为王。楚国民风彪悍,幅员辽阔,向来有称霸中原的野心,楚人认为五年不伐中原即为奇耻大辱。楚庄王一鸣惊人,曾向周天子问鼎于城下,与晋国逐鹿于中原,在春秋中期近百年的时间里,楚国是唯一一个能与晋国正面抗衡的诸侯。”
楚庄王的故事也是人尽皆知,问鼎中原、逐鹿天下、一鸣惊人。周立功听到这里也没听出什么出彩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宋襄公拿掉了而已。不过不管何种版本,春秋五霸总是五个,这家伙只说了三个中原霸主,那其他几个霸主又是怎么区分的呢?
“接下来的这位准中原霸主,就是大家熟悉的卧薪尝胆的勾践。勾践是越国国君,同时也是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在子贡的运作下,最终实现了存鲁、乱齐、亡吴、霸越、强晋的战略目标。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用范蠡文仲之计终于灭掉吴国一雪前耻,顺便中原一游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貌似取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但是他国狭地偏,无法像齐、晋、楚一样肆无忌惮的长期在中原地区纵横驰骋,而且齐、晋、楚等大国也并不买他的帐,所以越王勾践只能算是准中原霸主。”
这个说法还是颇为新颖的。
“区域性霸主,是周平王东迁后分封的秦国。秦穆公用商鞅之谋,成为西方的大国。但是春秋以来,秦国一直无缘中原争霸,三过黄河两负一胜,被晋国一直死死的遏制在黄河以西。甚至到三家分晋之后,秦国仍无力东出,先是魏国的吴起守河西,再就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直到秦国后来夺取川蜀汉中,拓地千里才真正奠定了秦国后来一统天下的基础,所以,在春秋时期,秦穆公只能算是一个区域性霸主。”
周立功听到这里,终于凑齐了五霸之数,但是吴王阖闾、宋襄公怎么安排呢?而且还有一位是谁呢?
“两位准霸主,一位是与越王勾践齐名的吴王阖闾。阖闾秉承父志,围越王勾践于会稽山,但是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而是错信伯嚭,结果在北上中原争霸的时候被越国乘虚而入,成了亡国之君。历史上因为其黄池会盟,也算他一家霸主之数,但是会盟之后就被灭国,实在没有霸主之实,所以只能算是一位准霸主。另外一位名头没有前面几位那么大,但是实际上却是此人开创了春秋霸主的先河,那就是郑庄公。郑庄公早年在周天子架下为臣,并有迎平王东迁的功。,但是平王却顾及郑庄公权力过大,导致君臣失和,周郑一战周天子负伤,从而把周天子拉下了神坛。周郑互质更是将周天子的身份实际拉到和诸侯等同的位置。所以后人曾说郑庄公成就“小霸”。只不过郑国地处中原,是四战之地,加之郑庄公政治手段幼稚,而后人又多庸庸碌碌路之辈,最后在春秋的舞台上渐渐无声了。”
这郑庄公一段确实周立功所不知的,原来春秋时期还有这么一位“小霸”。周立功偷瞄了潘艳艳一眼,只见潘艳艳在微微点头,看来对小新的论断深以为然。
“至于最后一位伪霸主,则是春秋诸位霸主中,身份最高的。因为春秋诸位霸主中,也只有他才是周天子开始分封时就指定的公爵。此人就是宋襄公。宋襄公先是在齐桓公死后扶助齐国新国君登基,然后联合诸侯南却强楚,本来成就霸业很好的机会,但是由于他过于迂腐,不半渡而击、不擒二毛,结果战败,霸主没坐上,最终反而丢了性命,所以他是一位伪霸主。”
听小新说完,周立功长出了一口气,这家伙果然有两把刷子。潘艳艳的脸上,也露出了慎重的表情,这个小新,可以说是一大劲敌!
围观的同学们对小新的发言报以了热烈的掌声,从这种角度解读春秋霸主,确实还是第一次听到。虽然小新考虑到时间因素,很多内容一带而过,还是让大家领略到完全不同于教科书的历史风采。原来,历史竟然这么有趣!不少人在听完小新的发言后,竟然产生了这样一种感觉。
几位评委老师也听得面带微笑。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从历史人物引申到历史事件,从历史事件引申到历史沿革,如果不是时间所限,现象这个学生能引申出一套完整的春秋争霸谱系。好!确实不错!九十分!答题环节截止到目前的最高分出现了,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也是整个答题环节的最高分!
潘艳艳暗暗握紧了拳头:对手来了!周立功在心里骂道:TMD!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