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家乡的日子无忧无虑快活似神仙一般可俞和光毕竟还有工作忙里偷闲住上十多天已经是能做到的最大限度。
颖颖不得不离开了郭连弟夫妻都十分不舍但他们知道孩子离开家乡也是为了活得更好他们只能一再叮咛要多多联系含着眼泪在火车站送别。
思阳还懵懂无知沐阳却苦着小脸抱着外公的脖子直流眼泪越发令大家难过。
俞和光伸手抱过儿子:“阳阳乖想外公了我们寒假再回来看望好不?”
“好!”
颖颖看着鬓发灰白的父母还有掉着金弹子的儿子暗暗怪自己心硬这不过二十来个小时的火车自己前几个月就该回来看看。
俞和光看了妻子一眼心里也有同感有些羞惭地低下头。
回到京城虽然俞家老两口看到小儿子回来都很高兴但转过脸却难掩苦涩和愤懑俞和光很快就觉察出来避过妻儿悄悄问父亲家里出了什么事。
“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你大哥的工作有些小纰漏。”俞爸爸叹息一声“他和你不同办公室坐小了眼界读书读成了呆子。”
“被人暗算了?”
“嗯。”
俞曙光本来是挂职考察的在地方的工作便应该不承担什么重要责任谁知他一副热心肠对人也毫无防备那边就把最是贫困的一个县区的发展分派到他的头上。
俞曙光这些年根本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刚开始还满腔热血以为和弟弟一样能够翻云覆雨用自己能力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谁知他到基层做了调查之后便和他鄙视的那种干部一般束手无策只有指望国家投资一条路。
他没想到自己就是文章中批评的一味只能“等靠要”眼巴巴问国家要投资的那类干部抑郁之下病倒在床。
梅雨姗见丈夫一去不回头有些不放心上周去看望才知道消息回来就在俞爸爸面前哭了一场要俞爸爸动用关系把丈夫调回来。
俞爸爸很是发愁虽然俞曙光五十多岁能力不显再上一步的可能性不大可这个儿子好强脾气倔若是让他借着身体不好的缘由调动工作他肯定不愿意。
再说到了地方毫无建树调回来的工作肯定是人大、政协当个第八副主任什么的没什么工作任务等着退休的闲差。
换做别人巴不得清闲自在可对俞曙光来说那可能会要了他的命。
“小光你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去帮帮你大哥吧。”俞妈妈满脸希冀地对小儿子道。
也不是俞妈妈偏心俞曙光的身体一直不是太好就是俞和光听说大哥的情况也有帮他一把的心思。
有句话说的是“再肥的草地上也有瘦牛”俞曙光挂钩扶贫的这个县就是例子俞和光周末和张帅去了一趟回来后脸上便没了笑模样。
颖颖也听说了俞大哥的事儿见丈夫回来的模样不由担心:“怎么?那里总不会跟东渠县一般吧?”
俞和光干笑两声:“能好一些不过却更难发展。”
“为什么?”
“东渠穷百姓也没见过世面只要能挣钱填饱肚子他们什么都肯干。大哥去扶贫的地方百姓什么没见过?再说他们也错过了最佳致富的时机。”
颖颖听懂了。
东渠的百姓当年吃饭都成问题哪怕走出去打工摆地摊只要能混饱肚子做什么都成。
愈大哥挂钩的地方百姓吃饭已经不是问题了想要发展地方经济得有产业支持。
“土地贫瘠没有矿藏没有路。”
颖颖听丈夫这样说心里也不由沉甸甸的:“难怪爸爸那样愤怒这样难发展的地方大哥活脱脱是替人背黑锅呢。”
俞和光忍不住握了握拳。
官场就是这样现实若是没有实力、没有靠山就只能是别人的垫脚石。
这些年俞和光给别人垫脚的时候也不少只是他每次都能从黑暗里杀出一条血路才使阴谋家的诡计未能如愿而已。
“和光你有没劝说大哥总会有办法的?”
“说过了大哥现在就和我当年在东渠是一样的我让他再好好做做调查总会找到出路的。”
“嗯!”
过了两天颖颖问丈夫:“大哥挂钩的那个地方既然条件如此不好向国家伸手要投资也不是不可能你在农业部呢就不能想想办法?”
“正在想。”
俞和光岔开话题:“阳阳在学校表现怎样?能不能适应?要不就按医生的建议明年再去上学吧。”
颖颖摇摇头:“我昨天带阳阳去看过心理医生了说是一切正常阳阳很乖巧学习认真长得又好老师见天表扬他小同学也喜欢和他相处。”
“这就好。”俞和光松口气“国庆咱们一家到大哥那里逛去虽然地方经济不行那里有山有水风景还不错。”
“风景不错?为何不发展旅游业呢?”
“路不好。”俞和光叹口气地方也曾对外招商引资可来了客商在京郊转了转都去投资别的路段了他们那里的景色还没有好到成旅游名胜的地步费钱又费事收益显然不如别的地方好。”
难怪俞大哥束手无策。
“风景好不好不仅有先天条件也可以后天改造的郊区不是有种植上万亩油菜引导市民春天去旅游的吗?大哥那里行不行?”
“种油菜不行种草还差不多!”俞和光这句话本来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他一说出口自己便愣了。
“种草?”
“可不是!”俞和光已经满脸笑容“我这几天查过当地县志那里原本就是草原后来有些干部为了迎合上级强逼着百姓垦荒种田才使得现在百姓这样贫困不堪的。”
“和光草原能够养活的人口有限退耕还草养不活百姓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