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士之间,人心颇有浮动,他们本来就是被尔朱天光调拨划归宇文泰。心中本来有些怨言。
由于路途遥远,他们天天接触宇文泰,看见宇文泰和寻常人相比也没什么不同,而且,工资薪水不高,成天就知道走路,有时候吃饭都不赶趟儿,还要走多久,不知道。
于是,这些同志丧失了对革命的信心,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当了叛徒,当了逃兵。
在某日的清晨,宇文泰的贴身护卫长,帐内千牛备身王励一早醒来,习惯性的喊勤务兵,木人吱声。
一看,门口跟随的两个勤务兵踪影全无,跑了,把金银细软也卷跑了,宇文泰闻声而至,发现王励孤零零的一个人呆着。
宇文泰大笑:“你这个千牛备身啊,人呢?”
王励大惭,手足无措。
宇文泰上来,拍了拍肩膀道:“时穷节乃现,逆境看人品,走几个人而已,留下的才是瑰宝,别往心里去.......”
自此还有人逃,宇文泰称之为大浪淘沙,也不介意,继续前行。
这时候,他身边追随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坚定分子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逃跑虽然王励感觉到狼狈,但对于宇文泰来说却是好事,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尔朱天光拨给他的。
尔朱天光的本意就是希望他们逃,宇文泰的本意其实也是希望他们逃。
因为这一幕宇文泰早已经料到,在尔朱天光入关之前,他已经裁军,解散了不少人,那些人已经回到民间,现在是时候将那些人召回了。
补齐一千五百之数,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夏州的复杂情况,宿勤明达虽然控制了核心地区化政郡以及今天的延安一带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但是由于夏州地盘太过广大,一些鸟不拉屎,犄角旮旯的地方,宿勤明达也无法全控。
在夏州北部,有六镇的部分兵马以及草寇流落蛮荒,占山为王。
甚至边境还有柔然的势力影响,基本上六镇大起义之后,六镇流民南下,与柔然、夏州双接壤的沃野镇、怀荒镇等几乎已经是柔然的势力范围。
另外,贺遂、贺达以及较为知名的一些匪军都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晃荡晃荡,大大小小的军阀百余,这些人虽然在表面上拥戴宿勤明达。
但那是宿勤明达政权不威胁他们的统兵权的情况下,不干涉他们的权力利益的情况下。
他们心中其实各怀私心,都在各自地盘上自行其是。
名义上你可以管我,但实际上你要管我,那就要拿真功夫了。宿勤明达倒是想一直击败贺遂等人,但是游击队这种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打法让他一直没有得志。
所以,夏州并不是铁板一块。
宇文泰一行到达金明郡的时候(即今日延安安塞县,距离延安不足百里),接到了李家三兄弟之一李穆的来信,说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做蔡佑目前正在夏州任职。
而且是正在宿勤明达麾下任职左右千牛备身,并且随附了一封给蔡佑的信件,嘱咐宇文泰到时将信笺交给蔡佑。
蔡佑字承先,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夏州的镇将,所以就迁居到夏州了,父亲也是朝廷将领,东征西讨,但蔡佑事母至孝,所以一直呆在夏州。
宇文泰不由得大喜不已,这可是极大的好事,还未到夏州,便现有宿勤明达的麾下可以争取。
众人这时从长安一路行来,都颇有疲累之感,宇文泰便决定在金明郡先安置下来。
他在这里修了一封书给尔朱天光,请求将金明郡作为夏州刺史所在地,请求与宿勤明达分治夏州,宿勤明达都督化政郡,宇文泰刺史金明郡。
刺史金明郡而不是夏州的首府化政郡有两个原因,第一,自然是金明郡乃是今天的延安一带,属于兴王之地;二来统万城乃是宿勤明达占据,未必肯分享。
同时,他把于谨找来,于谨作为尔朱天光派在他身边的监视人物,这封信少不得要给于谨看。
于谨这一路来,对宇文泰也颇礼貌,他身为尔朱天光委派,这一路来,自然也没少向尔朱天光汇报宇文泰的动态,比如宇文泰麾下流亡等等....
不过,好在这些信,他写完之后也交给宇文泰看。
他表现的不偏不倚,在宇文泰面前也算襟怀坦白,信中向尔朱天光汇报的关于宇文泰的一些事情,基本上能够做到实事求是。
并没有过分的夸大或者贬低。
这种东西就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宇文泰因此对他差不多也是对等工作,也把写给尔朱天光的信交由于谨看。
按照历史,于谨是他将来的八柱国,这是他必须笼络的人物,不过按照历史,于谨将来也是宇文护上位的辅助者,这件事,他当然也有些耿耿于怀。
他行走在历史之间,感受历史的不确定性。
对杨忠、对于谨他都是一样的态度,视行为而定,不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主要仇人,他锁定的仇人最主要的是宇文护和杨坚,其他人暂不问,以免伤及无辜。
由于于谨定期会向尔朱天光汇报宇文泰的动态,宇文泰的一众麾下耿豪、全旭等人都对于谨戒备反感,苏绰颇例外,与于谨倒是旅途寂寞,常常下下棋,聊聊天。
甚至如果不会宇文泰的阻止,侯莫陈崇以及耿豪、全旭、李泉甚至准备对于谨下手,痛打于谨一顿。
于谨在宇文泰的麾下,虽然是长史,但是宇文泰也知道他在自己麾下,其实也算是孤军奋战,是尔朱天光与自己的夹心饼干。
他既要对尔朱天光负责,孤身一人处于自己麾下又不能过分得罪自己。
平心而论,于谨算是处理的不错,这份工作换个人来干未必比于谨做的更好。
宇文泰是能够体会他这种两姑之间难为妇的处境的。
于谨明知道宇文泰的一众麾下待他不满,但也基本上相安无事。
他也能感觉到如果不是宇文泰的维护,自己可能避免不了挨揍。宇文泰写给尔朱天光的信拿来给他看的时候,他拆开看完,淡淡的道:“明公留在金明郡也不错。”
宇文泰微微一笑,道:“还需尔朱将军同意才成。”
于谨思忖了半晌,道:“我来起草一封给尔朱天光的信吧。”他与宇文泰的交流中,对尔朱天光直呼其名,显然也并不是那么的尊重。
对宇文泰反而用的是随宇文泰其他麾下沿用的称呼。
当然,客观来说,他现在是宇文泰的麾下长史,称呼明公也是应有之义。
须臾,于谨已经将信写就,他是一个聪明人,毕竟被元天穆称为王佐之才的人,对于现今朝廷的局势不可能看不清楚。
于谨的信里面是劝尔朱天光采纳宇文泰的刺史金明郡的建议。
之所以劝宇文泰在金明郡立足,不与宿勤明达同城而处,于谨列了以下几条理由。
第一、宇文泰与宿勤明达不处同城之中,分城而治,有利于分而治之,况且宇文泰有雄才,以统万城之坚固,不能让宇文泰据之,对朝廷来说有管理之便;
第二、金明郡处于化政郡与长安之间,如果,到时候宇文泰有任何不轨之心,朝廷可以与宿勤明达夹击之,这样对钳制宇文泰也有好处。
第三、金明郡地瘠民贫,宇文泰在此立足,不会得到较多给养,而宇文泰如果去了夏州首府化政郡,也许能与宿勤明达沆瀣一气也未可知。
这几条理由都足够,尔朱天光看罢,定然会同意宇文泰驻节金明郡。
他写完,也交宇文泰看过,宇文泰站起来,对于谨弯腰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