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箫声由远而近,婉转悠扬。
然后就听见叮咣叮咣的马蹄声。”
然后就看见了牵马的宇文泰和步行的苏绰,以及在马背上悠然吹箫、女扮男装的长孙无垢,箫上的红穗儿轻摇着。宇文泰和长孙无垢扮演着一对出远门的小夫妻!
苏绰做管家打扮!
宇文泰微笑着,苏绰望着宇文泰:“丞相,岂能劳您牵马,要不还是在下来?”
长孙无垢微笑着摇了摇手,制止苏绰。
宇文泰看了看长孙无垢的手势,笑道:“哪儿行啊,这婆娘她不答应啊!还有,这丞相这称呼可不能再称呼了,得称我公子!”
长孙无垢娇嗔的哼了一声:“就是要你给我牵马坠蹬!也不枉我陪你出来走这一遭。”
元栋奇在居丧期间,自然是不能奉陪,姚夫人要带宇文毓和女儿,有儿女羁绊,年龄小,自然是不能远离,元明月如今已经习惯了张女毕的身份,深居简出,纯净生活。
也唯有长孙无垢一来还没有孩子牵绊,二来,关中是他父王昔日战斗过的地方,她想到处走走看看,因此,陪了宇文泰出来。
宇文泰吐了吐舌头,假装不看长孙无垢,对苏绰道:“看在她为我铺床垫被的面上,我牵马坠蹬也没什么!”
长孙无垢娇嗔怒道:“宇文泰,你说什么,每晚铺床叠被的不都是你么?”
宇文泰听了面红耳赤,苏绰听了大乐,小夫妻口角打情骂俏常有戏谑之语,也可以解旅途之中的寂寞。
他们这次巡行已经巡行了好多处地方,不过,并没有找到吕苦桃的踪迹,他想来这个女郎中也有可能去的是乡村,而他们巡行的以州郡居多,自然不太可能碰到。
宇文泰因此提议,去一些乡村看看,然并卵,关陇之地,乡村极多极大,相当于茫茫人海捞针,哪里找得到吕苦桃?
现实终究不是小说,哪怕是穿越了依旧不是小说,而是循着历史的脉络在走。
在巡行中,他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规定了史册以及论语,孝经,尚书为考试科目书,但是在一些州郡,这些书已经被卖脱了。
乡村的读书人根本买不到这些书,这还考个毛线?
宇文泰想着还是得在乡镇由政府出资建立图书馆才对,每五百户建设一个,就由国家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
在巡行中,他还发现了另外的问题,之前,他颁布命令每百里建一个钱庄,这次巡行来看,有些地方钱庄并没有建立起来,还有些地方,连百里的标志都模糊了。
在有一个州,他们沿着州东门出发,行了百里有余,看不到任何钱庄,也看不到任何百里地的标志。找寻了好久,问询了当地的土人,才知道这里的标志早已经没了。
北魏的时候,在公路上标志里程,用的方法是封土堆,比如,一百里地,就堆一堆土。
但是这个办法并不是甚好,因为堆土容易风吹雨淋日晒,结果就容易风化,或者坍塌,宇文泰粗略看了一下,有些标志已经完全不存在了。
公路标识里程在现代社会是常见的事情,在古代也常见。
之前,宇文泰有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没有深入思考。但是这次不一样,要每隔百里地建图书馆,建钱庄,如果百里地等标识里程都不清楚,肯定会给这些工作造成不便。
他想了想,和苏绰合计了一下,想出了一个办法,植树。
由地方政府在百里地附近移植已经成年的柳树,柳树易活,凡百里植树一根,两百里植树两根,三百里植树三根,以此类推。
以州为中心点,向各郡县方向辐射。
他与苏绰、长孙无垢一合计,都觉得这个方法是最省时省力,植树还可以为路人在太阳下务工的提供歇脚场所,提供躲烈日之所。
想到即行,当下便与苏绰,长孙前去附近州县,就植柳标识里程工作进行部署。
令下,果然远近便之。
其实,客观来说,当然还是铁杆子贴牌标识最好,但是,那个年代的现实是,都在打仗,铁牌子铁杆,当时的科技是能造,但全国多少里程,多少路牌,这等消耗铁器,耽误了制造兵刃。
况且,西魏国力、控制范围本来就不及高欢,高欢控遏地区人口两千万,宇文泰控遏地区人口才不过一半。
各种条件限制,不是那么好铁牌标识的,这是现实情况,不是穿越就能解决的。
至于钱庄,地方政府听说可吸纳百姓存款,可房贷,有利息,还都是愿意搞,宇文泰在百姓中也做了调查,钱庄的设置减少了百姓流动所需携带银钱的不便,大部分百姓也赞同。
只是也有少数民众担心地方官吏刻意盘剥。
宇文泰笑,这个是国家可以规定贷款和归还利率多少的,而且不允许私人经手,国家会查账。
苏绰在这方面是一把好手,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还有他们在乡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受教育问题。
农村的孩子受启蒙教育的太少,尤其是荒村,几乎就是属于没有教师的地方,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受过教育,都不识字,而且汉人几乎是没有机会。
宇文泰走访之余,不由深深叹息,一方面是感慨古代的落后,另一方面也由于这种落后有许多的潜力就没有发挥出来,但是很多事情改变并非一朝一夕。
他目前所能改变的也不多,但是一点一滴去改变,总比什么都不做强。
改革看来真是系统的事情,之前调查的时候,他规定的那些考试科目书,发现乡村买不到,然后他决定在乡村建图书馆,以乡村的人口密度而言,一座图书馆对于那些想读书上进的孩子,凿壁借光是有机会的。
图书馆可以供给他们在这里读书,做笔记,规定工作人员不得驱赶,且需提供方便,耕读传家也是儒家传统,这个举动在朝野也不会有太多反对。
但是,就现在的调查而言,仅建图书馆并不够,乡村首先就缺少教书人,私塾都极少,这个工作首先就不太好办,何止是乡村,就连京师长安现在读书人也不算多。
这里面,倒是必须表扬一下汉人,汉人四大家里面甚至扩展到五望七姓里面,读书种子还是比较多的,而且不管世道怎么乱,基本不废读书。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了,教育,教育不仅仅是在乡村开始图书馆,开辟科举考试。
教育需要的是大量的教师资源向农村倾斜,那些穿越回古代几十年就建火车、建轮船的,几乎就是搞笑啊,这怎么可能?培养一个人从不识字道识字明理等十来年。
宇文泰心想,这还是没法一蹴而就的,整个古代的改革必须通过系统的改革,而系统的改革首推教育,就像当年那些年过后,首推全国高考一样!
这其实是一样一样的,这次的实地调查,他感觉,至少开辟科举考试这条路是对的,隋朝能开辟,当今应该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