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永远充满了不可确定性,中路战场上本来英国精锐红杉军靠着士气和老兵的作战技能,与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的帝国警卫队拼的旗鼓相当,而如同小兵一般带队冲锋的英国将军在重重护卫下,完好无损的左冲右突的厮杀着,却始终没有生命危险。
骑在高头大马上,呆在一线部队后面的卡尔森将军,却倒霉催的被一名隐蔽的英国散兵用带有膛线的前装枪击毙!
不是卡尔森将军不够谨慎,而是上帝他老人家跟林皓达开了个致命的玩笑……
卡尔森将军的突然阵亡,让帝国警卫队本就不堪的士气雪上加霜,后面的帝国轻骑兵不得已之下加入了战场稳住帝国警卫队被逐渐压制的阵线。
英**队在敌方指挥官阵亡的鼓舞下,进攻的态势变得更加疯狂,这场战斗似乎已经到了终结的边缘。
事实确实如此,帝国警卫队不是青年近卫军,卡尔森将军死后抵抗了俩个小时后,终于被伤痕累累的英军中路军击溃。
加入战场的一千名帝国轻骑兵也随之烟消云散,当帝国警卫队最后一面军旗倒地时,还站立在战场上的英国红杉军精锐连欢呼的力气都失去了,他们疲惫的相互依靠着坐倒在尸体上,迷茫的望着铺满大地的尸体。
他们虽然打胜了,但失去的兄弟实在是太多了,大半的建制永远消失在这场战斗中,剩余的建制没有一个伤亡不过半的。
而帝国警卫队由于超过九成的基层军官以及全部的中高层军官全都战死,整个部队已经完全消失了,剩余的帝国警卫队士兵不是当了逃兵就是被俘虏,当然,英国人对于击杀自己如此多兄弟的帝国警卫队士兵没有任何好感,一夜的时间过后,帝国警卫队所有的俘虏全都被英国人处理掉了……
杀战俘并不是林皓达独有的特权,在18世纪这么干的部队并不在少数,只是大多数杀战俘的事件没有被记载下来罢了。
这场战斗英军中路主力虽说击毙了卡尔森将军,将帝国警卫队全歼,取得了胜利,但这场所谓的胜利却在随后的三天内,变成了一场震惊欧洲的惨败!
外围俩路的青年近卫军付出了数千人的代价,聚歼了人数并不多的英王德意志军团,帕金森将军在得知卡尔森将军战死,帝国警卫队主力覆灭的消息后,并没有撤离,不退反进的咬在了正在撤军中的中路英军主力的屁股后面。
最初英军指挥官在歼灭帝国警卫队的大胜之下,跟青年近卫军硬碰硬怼了一场,然后被打的差点连他妈妈都不认识,玩亲临前线冲锋把戏的英军指挥官,落得跟卡尔森将军一个下场,只不过英军指挥官不是被黑枪打死的,而是被青年近卫军士兵用刺刀挑死的,大败中的英军根本无力保护这位想要鼓励士气的英军指挥官……
青年近卫军无视伤亡,士气恒定的可怕之处在这场战斗中让人数不多的英军感到异常惊恐,他们本就是疲惫之师,战后人数也不比追击而来的青年近卫军多,硬碰硬的厮杀自然无法匹敌。
就这样,一战被打掉了士气连最高军衔的指挥官都阵亡的英军精锐主力,一路想着瑟堡港溃逃,而青年近卫军就这么不要命一般的一路追了过去……
在追击中青年近卫军又跟少量的英军殿后部队打了俩仗,最后强行军在港口外围堵住了溃败的英军最后残兵,精疲力竭的英军残兵根本无力跟青年近卫军对抗,全员放下了武器投降,然后被帕金森将军下令,用他们对待帝国警卫队战俘的处理方式,将这些投降的英军士兵全都处理掉了……
至此,登陆的三万英军精锐没有哪怕一人逃回到英伦三岛,林皓达在得知帕金森将军的行为后,不光没有对帕金森将军这种不顾惜士兵性命的行为进行谴责,还将其提拔为中将军衔,真正战在了法兰西共和国顶级将领的序列中。
这场战斗中,英军三万本土精锐全军覆没,林皓达的5万帝国警卫队彻底消失,一万青年近卫军只残留5千多人。
帕金森将军在获胜后,直接被调往法兰西南部抵抗撒丁王国联军的战场,林皓达似乎认定了英国人不敢再派兵登陆……
实际上,这场围歼战的结果,属实把英国政府吓到了,登陆的三万英军可不是普通的英国陆军,而是曾经在各个战场上数得上名号的王牌精锐!
这样一支军队一个能顶的上十个殖民地正规军!
然而,就这么在刚刚登陆法兰西本土后没多久,全军覆没。
最要命的是,林皓达的主力部队已经进入了比利时地区,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回到法兰西本土,英国人连林皓达的一支二线部队偏师都打不过,如何还能面对林皓达的主力大军?
英国人虽说想要覆灭林皓达,但不代表他们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
林皓达主要威胁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权威和普鲁士的扩张,以及撒丁王国本土的安全,这些国家才是应该使出全力对付林皓达的,英国人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面对海上力量为零的林皓达完全可以无视。
所以英国政府并不认为自身需要付出大量的代价跟林皓达死怼,他们视为根本的三万精锐连一面军旗都没回来,英国人已经无力再承担更高的损失了……
至于那些殖民地部队,即便送上法兰西本土,也不过是给林皓达送战绩送人头罢了,除了打击反法同盟的士气外,毫无用途!
于是,英国人理所当然的选择了观望,等待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人和普鲁士王国的军队,真正开进法兰西共和国,英国人再从中出力。
至于撒丁王国联军的处境,英国人无力回天了……
就在欧陆各国因为瑟堡战役临时改变自身战略部属时,林皓达收到了这次战役的系统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