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瑾原本是想用铜活字的,但那玩意儿的雕刻颇为费时,所以想先用枣木的木刻活字,以后有条件了再上铜活字,毕竟那个使用的年限更长久。字体则是后世出版物上的常用字体宋体,标题等则可采用仿宋体、楷体、黑体等等。崔崇父子三人和李俊拿着那些微小的木块,眯缝着眼睛,有些怀疑。
崔瑾请长辈们到了一排转轮排字盘前,上面密密麻麻摆放着字块儿。“就编排一个版面的《三字经》吧!”他对陈礼吩咐道。
陈礼忙唤来几个人,如今作坊单单是排字工就有十二个,分作两班制,每组四人选字两人排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已经非常熟练了。至于如何分配如何协作,都是他们自行摸索出来的,崔瑾没去干涉,那时也无法干涉,在闭关修行当中呢。他只有两个要求,一是速度,二是准确率。
陈礼将《三字经》分发给排版工,就开始让人拿了沙漏计算时间,并解释说,他们天天都是这样练习的,每天的成绩都有记载,每十日两组工人进行一次比赛,成绩最好的给予奖励,若是打破原来记录的,奖励翻倍。如此,大家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得排版速度和正确率不断提升。一般来说,千字以内是不会出错的。崔崇和李俊一听,不断点头。瑾儿会用人。
“好了,现在你们已经熟悉了吧?那就开始!”陈礼请示崔瑾后,大声宣布。
只见有俩人不断地转动木盘,手中不断地起起落落,旁边一人接住字块就顺手递给一名排字工,排字工着将木块放进一个个小格子内。大家看得是眼花缭乱,动作太快了。还没看清楚,工人们便停下来。这就完了?崔崇等人眨眨眼,再看沙漏,还没到一刻吧?
崔瑾看着简陋的沙漏,寻思着应该制作一个“五轮沙漏”出来,那个更精确,每到整点或一刻,就能击鼓报告时刻。
排版工退下,然后还是两名校对工上场,一一对照,然后禀告说正确无误。陈礼点点头,又叫上印刷工,一人刷墨,一人铺纸,一眨眼功夫,一张报纸版面大小的三字经便出现在大家眼前。
崔崇兴奋地一把抢过来,李俊冷哼一声,口里直提醒着“风仪,保持风仪”,但手脚也并不慢多少,早就凑过去了。崔芮父子也赶紧围观。只见那字一个个极为清晰,最关键的是结构方正匀称,横细直粗,这种字体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虽是略显呆板,但阅读醒目。
“啊,瑾儿,这些字旁边是什么东西?”崔芮最年轻,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崔瑾笑道:“那是便于断字,儿子才特意想出了这些符号。”报纸面对的是大众,当然不能让大伙儿对着一排排文字进行猜测。但是,这份报纸的排版,他仍然是采用竖排,还是要尊重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嘛。
崔崇等人略一研究,立即明白过来,这个带尾巴的是未说完,这个小圈儿是一句话结束。马上,崔慕提出:“若是要表示愤怒或者感叹呢,应该有不同的符号吧?”
机灵的陈礼赶紧拿来各种符号,放在格子内,印刷在一张纸上呈现给大家看。崔瑾便解释什么是感叹号、顿号、省略号等等。
崔崇捻着胡须频频点头,道:“不错不错,如此便可省事许多,免得大家还得审文断字,往往为了一句话争论半晌。”华夏汉字意义深远,不同的断字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意思。
“某以为,可以将此法提交给天子,在天下推广,如此定能让那些士子更便于读书理解。”李俊高瞻远瞩地道,又有些犹豫,“只是,就担心那些迂腐之人阻拦。”若真推行下去,就拿蒙学来说吧,无不是先生在前面一字一字地讲,如何分段都由他们说了算。若真全部用了标点符号,只要会识字,小孩子都能看懂书本了。一本启蒙书做多不过几十页,有的更少,那么,不是一年就能学好几本了么?还需要那么先生干嘛?
崔瑾倒没这些担心,自己有虞师,他和那些大儒关系好着呢,嘿嘿,昨儿个就应该写信过去了。
既然崔瑾已经考虑清楚,大家也就不再讨论是否施行的问题。这活字印刷看过了,崔崇又担心起成本问题。纸张太贵啊,特别是崔瑾出现后,激励了多少人家的小儿郎勤奋读书写字,让长安的纸张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崔瑾唤过陈礼,让他介绍改进后的造纸术。陈礼知道自家小郎君是想让自己露脸,忙组织了一下语言,将如何在城外寻了一处偏僻的地方,如何组织人手试验,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不负小郎君重托,制造出既便宜又适宜双面印刷报纸的纸张。
崔芮忙追问成本几何?这是极为关键的。他看出来了,这次长子是准备大干一场的,其意义远远超过了酒楼之类。若是亏本儿,短时间还成,但是长期下来便是有酒楼支撑着也划不来啊!
崔瑾伸出一个手指。崔芮皱着眉头,十个钱?刚刚够纸张的本钱,那么油墨和人工就得亏损了。不过还好,可以印刷其他的书籍,这样也能赚一些回来。崔瑾却笑道:“不是十钱,而是一钱,一张纸的成本是一钱,当然,这不算人工和油墨,那些得许多份报纸才能分摊下去。”
崔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崔崇等人也以为是听错了。崔慕摇摇头,道:“瑾儿,你也不必隐瞒了,若是差钱,给伯父说一声便是,你想独自长期支撑这份报纸是不可能的。”
崔瑾忙信誓旦旦地保证,绝对没有隐瞒,这纸张的成本真的被控制在一个钱之内,当然,这是因为大批量制作的缘故。“所以啊,祖父、叔祖,你们就赶紧入股吧,孙儿计算过,若是每次卖出十万份,那么我们能有三成的纯利,还不包括广告等的收入。”十万份就是百万钱,三成利就是三百贯,七日发行一次,一月就可得一千二百贯。但是,如此便宜的读物,只会卖出十万份么?印刷得越多,这成本就越低。若是三十万份、四十万份又如何?虽说比不上酒楼的收益,甚至连品鉴会都不如,但读书人的事儿能如此计较么?何况,品鉴会也纳入其中。只可惜,要分出去七成利,但唯有这个法子,才能让这份报纸长久地生存下去。
崔慕提出,若是也有人跟风办报怎么办?崔瑾笑笑,道,已经写了一份关于出版发行等系列法律法规的建议,涉及著作权、出版管理、印刷业管理等等,想办报可以,但必须经朝廷有关部门审查批准,遵守大唐的有关法律,接受朝廷监管。
崔崇等人深吸一口气,这是要提请朝廷收权啊,不少世家都是自己印刷书籍,或是自用或是放在店内售卖,获利丰厚,若这些律法颁发出来,那这些世家能善罢甘休么?
崔瑾呵呵笑道:“所以啊,这股份崔氏只要一成,其余两成全都交给世家。”单单是这一份报纸,哪里值得他去如此劳心劳肺,以后,不仅只办这份报纸,还要发行各类书籍,既然要做,就做大唐最大的印刷出版发行商,这才是他的最终目的。嗯,这份产业就算是送给武珝的聘礼了,不知她是否能满意。至于是否胜任的问题,这根本不值得考虑。这个远大计划,他在信中给武珝提到,让她自己考虑,如有建议一并提出。
崔芮实在是舍不得啊,自家儿子好不易又想出一个名垂青史的法子,居然要白白分给那么多人。崔崇瞪了他一眼,道:“哼,还不如瑾儿考虑周到!瑾儿才多大,就已做出诸般大事,哪一件不是能记载史书的,何况这功劳还不得记在他名下?”
崔芮撇撇嘴。崔慕欣慰地看着崔瑾连连点头,因为自家长子也被任命为副总编。这是多大的荣耀!这个侄儿没有白白心疼。李俊也提出,以后若是需要李家儿郎,尽管开口,别的不说,李氏子中精通文墨也颇多。崔瑾表示,以后肯定需要大量的文采出众的人才,自然是自家人中用着放心,肯定还需要叔祖大力支持的。李俊满意地点点头,此次他已经决定派出嫡孙小三郎李逸前来帮衬,任长安周报的编辑。
“其实啊,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欢迎大家能能参与到这项伟大的,有意义的文化宣传活动中,创办人们喜欢的,能受到教育的各种报刊杂志。”大唐的首位新闻发言人、年轻的阎立本竭力掩饰内心的激动,面对诸位大臣、面对诸位士子朗声道。自从被选为品鉴会的评委,他迅速地进入天子的视线,这职位连跳了两个台阶,现在居然成为朝廷和皇家的代表。圣上还说,以后凡是重大事件,经批准,均由他向公众披露。这些都得益于谁,他清清楚楚,但是,自己无以为报,只有多作几幅画,因为崔小郎君对自己的画作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还言,其画必将流传千古。这让阎立本极为感动,这才是他的知音啊。平素,大家虽对他的画作称赞,但只是将他看成一画师而已,与工匠有何区别,连圣上也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现在,他终于能挺直腰杆傲立于世人面前。他的名字,将不会被历史的河流淹没,而是随着他的画作,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