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是一员智将,很会审时度势。
但在历史记载中,他属于平平淡淡的那一种。文人墨客对他着墨不多。
但他能够名列“河北四庭柱”之中,与颜良文丑、张郃并列,说明他本身也是勇武过人的。
却说这一天,他在渤海郡郡治浮阳(今河北沧州沧县旧州镇)的城墙上巡视。
就看见远处黑烟滚滚、遮天蔽日。等到了近前,却是旌旗招展,无边无垠的战马在飞腾着,马蹄声镇天,浮阳城内的地面都在发抖。
袁家士兵大惊失色,被辽东铁骑的军威给吓住了。手抖得厉害,兵器都握不紧了。
高览看看四周,叹了口气,这样的士气怎么能够坚守。
旁边的军师辛毗说:“不如我出城与冠军侯谈和”。
高览看了辛毗一眼,心中苦笑:以公孙康的强势,要么死战,要么痛痛快快的投降,还怎么谈和?割地还是赔款?
不过他没有反对,总是一条路不是?万一公孙康大脑一热,同意和平相处,退兵了喃?
所以高览一抱拳,郑重的说:“那就有劳军师了”。
公孙康在城外扎下大营,营地连绵十里,团团围住了浮阳。一眼都看不到边际。
辛毗来到公孙康的大营外面,让士兵通报求见公孙康。
公孙康听见是辛毗来了,大喜,亲自来到大营门口迎接。
辛毗受宠若惊,连忙下拜道:“外臣何德何能,竟然有劳冠军侯亲自迎接?”
公孙康快步上前,握住辛毗的手说:“佐治先生是阳翟名士,我久仰你的大名,恨不能一见。今天终于见到本人了。”
辛毗,字佐治,颍川阳翟人。他感动得热泪盈眶,心中立刻把冠军侯引为知己了。
二人说说笑笑,并肩而行,一直走到中军大帐里面,才分宾主坐下。
公孙康把戏志才、李善长、贾诩、徐邈等辽东名士介绍给辛毗认识。
大家互道久仰,又是一番谦虚。
公孙康为什么这么重视辛毗喃?当然因为辛毗是个人才。
辛毗素以刚正、执法严明著称。
历史上有个小故事叫做引裾力争:
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想从冀州迁徙士家十万户到洛阳。
当时连年干旱,蝗灾肆虐,中原大地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群臣都认为在饥荒之年不宜这样做,魏文帝刚愎自用,一意孤行。
担任侍中的辛毗坚决反对,再次劝谏,想让魏文帝收回成命。
魏文帝十分生气地对辛毗说:“我不想和你谈论此事。”
辛毗从容地说:“陛下既然不认为臣不肖,让臣随侍左右。密室之议,朝堂之论,为臣都应该切问应对,拾遗补阙,陛下怎么能不同臣下商议?何况臣所谈论的并非个人私事,事关社稷安危,臣不能不说!”
魏文帝无言以对,站起来要回后宫,辛毗拉住他的衣襟不放,魏文帝用力夺回衣服,悻悻回宫。
过了一会儿,他火气稍消,又出来责问辛毗:“佐治,你为什么要苦苦地同我作对呢?”
辛毗诚恳地说:“在这种饥荒年月,强行把他们迁徙到河南,没有粮食来救济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心怀怨恨,失去人心,因此我不得不力争陛下收回成命!”
魏文帝下令,迁五万户,这不能不说是辛毗力争的结果,虽如此,仍是巨大的人民迁徙,给迁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难。
魏文帝喜欢围猎,有一次随从时,魏文帝说:“打猎真高兴啊!”
辛毗说:“对于陛下您来说很高兴,对于臣等是跟着受苦。”之后,魏文帝便很少射猎。
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就可以看出辛毗的为人还是不错的,一心为天下百姓着想,勉强算是个圣母。刚亮公直,正谏匪躬,亚乎汲黯之高风焉。
公孙康就问辛毗:“佐治先生所为何来?”
辛毗回答:“为谈和而来?”
公孙康哈哈大笑,他说道:“高览有和我谈和的条件吗?”
辛毗老脸通红,说道:“战乱一起,百姓黎民死伤无数,总归不是一件好事情。”
公孙康正儿八经的回答说:“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佐治先生认为春秋战国死的人多?还是大汉统一后四百年间死的人数多?”
看到辛毗窘迫的脸,公孙康没有继续咄咄逼人。他话题一转,问道:“我听说佐治先生有一子一女,不知道现在你的家人在哪里?”
辛毗不知道公孙康为什么问他的家人,下意识的回答说:“现在邺城”。
“好”公孙康说:“我飞鸽传书,让邺城的部下,把先生的家人接去辽东吧。先生可以安心在我帐下效力,不要再回浮阳了”。
“可是。”辛毗急的脸红脖子粗,想据理力争。
“不要可是了!”公孙康打断他的话说:“我辽东的强弩利箭是没有长眼睛的,万一误伤了佐治先生,我心疼呀!”
辛毗被公孙康感动了,名满天下的冠军侯如此重视他,他也不能不识抬举。所以就在辽东军营里面呆了下来。
那么公孙康真的是重视人才吗?
屁的重视!沮授比辛毗有才多了,公孙康还是毫不在意的把沮授放回冀州了。
公孙康一再挽留辛毗,实在是因为辛毗有个好女儿。
辛毗的女儿:辛氏(191年—269年),字宪英。颍川阳翟人。
辛宪英为人聪明有才,善于鉴人知事,曾劝弟尽忠职守,又预言钟会将会叛变。
辛宪英素以智著称,旧时曾有歌将辛宪英的智、曹娥的孝、木兰的贞、曹令女的节、苏若兰的才和孟姜的烈并称,皆谓之出类拔萃。
公孙康是看上了辛宪英的智慧,不管她长相如何,都想娶到家里,用来改善后代的基因。所以对准老丈人辛毗礼貌有加,推心置腹。
在历史上袁谭退到平原郡,一面死守,一面派了谋士辛毗,到曹操那里去递降表,请求救兵。
曹操问辛毗:“你的上司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辛毗说:“你别问他是真投降或假投降,他与袁尚不和总是真的,这就于你有利,为什么不派兵帮忙,收渔翁之利呢?”
看辛毗口气,倒不是替袁谭投降,而是替自己投降,后来他居然成为魏国的要人。
当天晚上,公孙康设宴招待辛毗。
席间,酒恬耳热,论起:袁氏兄弟反目成仇的个中缘由。大家感慨万千。
有句老话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践行不了这个道理的,99%的都吃了大亏,比如大军阀袁绍连续两代人都出现了兄弟反目成仇这一现象,最终的下场都比较悲惨。
历史上,整个袁氏基业,被这三兄弟玩弄得分崩离析,并非他们实力不如曹操,而是其父袁绍对孩子从小就过于严重的偏爱,漠视长幼世袭规则,不及时遏止党羽之争,才导致这兄弟三人互不服气,最终将整一个偌大的冀北地盘拱手让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