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等杨世乐和杨世庆离开家之后。
杨永安一个人就去村东的荒地了。
因为村东没有剩多少红薯要挖了。
之前就挖了一些,昨天杨永安和两个儿子又挖了不少,所以村东的红薯没有剩多少了。
杨永安一个人也可以搞定,所以杨永安就没有让杨世福和杨世康跟着一起去了。
而杨世福和杨世康呢!
他们兄弟二人也没有贤者,吃完早饭,兄弟二人就上山了。
山上的板栗基本上都被村里的孩子捡完了,现在该轮到捡松塔的时候了。
松塔里面不仅有美味的松子,将松子剥出来后,松塔还能当柴烧。
所以不论是为了松子还是柴,村里的孩子都很喜欢松树上掉下来的松塔。
所以,吃完早饭,杨世福、杨世康兄弟二人就带着家里的小妹一起去山上捡松塔了。
松塔和板栗球不一样,板栗树不是很高,能用比较长的树枝打下来,而松树很高,松塔基本上都是自然脱落的。
所以要想得到松子,村里的孩子就必须早早的到山上去寻找掉落的松塔。
因为不仅是他们想要松子,山里的松鼠也会寻找
所以,要想得到松子,他们在这段时间必须早早的上山,在松树周围仔细搜寻。
要是去晚了,就什么都找不到了。
所以,杨世福、杨世康和杨雨薇三个孩子在吃完早饭就立马上山了。
张氏也知道他们是去山上找松塔了,所以也没有说他们,只是吩咐他们要小心。
山上,秋风一过,山上的草木都开始逐渐枯黄了。
有些树木的树叶已经全黄了,但是有些还是郁郁葱葱的样子。
山上的草也是如此,有黄的也有绿的。
黄色和绿色相互融合,没有界限,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杨雨薇跟着两个哥哥到山上捡松塔了。
往年,杨雨薇的二姐杨雨欣也会跟着上山,但是今天杨雨薇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家二姐变得更宅了。
几乎都不怎么出门。
其实,杨雨欣只是不怎么到山上了。
毕竟杨雨欣现在的年纪也已经不小了,而且年初的时候,只是就吩咐过杨雨欣少出门,就算出门,也不要一个人。
而且,张氏现在已经不同意杨雨欣去杨柳家了,因为杨柳的哥哥杨大虎已经十七岁了,该避嫌了。
所以,杨雨欣出门也只能去杨桃花家了。
不过杨雨欣对此倒不是很介意,她本来就是一个安静的性子,这样她也喜欢。
上午的时候,杨雨欣就在家里做绣活,帮着自家娘亲收草,中午的时候,帮着自家娘亲做饭,下午,做绣活,有时候是做其他事情,傍晚,帮着张氏做晚饭。
她一天就这样过了。
过了很久这样重复的日子,杨雨欣却一点也不觉的无聊。
除了本身的性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样的生活杨雨欣觉得很幸福。
因为知足,所以常乐,她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捡松塔是一件体力与眼力结合的持久战。
要想收获不错,首先就是要早,早到,早捡前一天掉落的松塔。
第二,就是要多走。
因为多搜寻一个地方,就能多收获一点。
第三,那就是眼睛必须要尖。
第四,那就是耐心与仔细。
在松树周围的每一寸地方都可能有掉落的松塔,所以这些地方必须仔细耐心的搜寻。
这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
山上的松树所在的位置,村里的孩子基本上都记得清楚。
所以,一上山,杨世福、杨世康和杨雨薇兄妹三人就加快了脚步,他们必须赶在别人的前面,这样才可以捡到更多的松塔。
时间就这样一点点过去,太阳升到头顶的时候,杨家三兄妹已经带着捡到的松塔回家了。
回到家,兄妹三人洗手之后就去厨房出午饭了。
午饭很简单,三个素菜。
吃完饭后,一放下碗筷,兄妹三人又出去了。
下午的时候是捡不到多少松塔的,所以下午杨世福、杨世康和杨雨薇三兄妹上山主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山上的松塔。
家里的柴火已经快捉襟见肘了,他们必须多捡一些柴火回家了。
不得不说,这段时间村里的孩子都忙着捡板栗或是松塔,基本上顾不上去捡柴火了。
所以,山上的柴火随处可见。
杨世福、杨世康和杨雨薇兄妹三人的主要目的虽然是捡柴火,但是捡松塔这件事情他们也不会耽误。
他们进山后,就直奔还没有捡过的松树去了。
到地方之后,杨世福和杨世康负责捡东西,杨雨薇负责装东西。
如果是干柴,杨世福和杨世康就捡到自己的手里,如果是松塔,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就把松塔交给杨雨薇这个妹妹。
所以杨雨薇就变成了自家两个更多的小尾巴了。
杨家的三兄妹分工十分的清楚,所以做事的也很快。
他们捡了一路的松塔,就捡了一路的干柴。
等手里拿不到干柴的时候,杨世福和杨世康就会把干柴轻轻的放在一边。
而杨雨薇呢!提的是篮子,因为松塔不多,所以杨家兄弟把松树周围都收完后,也没捡到多少。
很显然,这棵松树在早上的时候已经被人捡过了。
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山上孩子们知道能找到松塔的松树就那么些,一上午的时间,已经足够村里的孩子把山上能搜寻的地方搜上一遍了。
所以,下午的时候,孩子们的主要目的都不是松塔,而是其他东西。
当然,村里的孩子很少能像杨家的孩子一样勤快的。
上午捡松塔,下午捡柴。
但这也不是没有,不过很少罢了。
而且,就算是捡柴,也不需要进山多深。
在山脚附近就可以捡到足够的干柴了。
而且这段时间干柴很多,还没有到囤积干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不怎么积极。
捡完这一出的松塔,杨世福和杨世康就把刚刚放在地上的柴火装进背篼。
然后在捆一捆放在背篼上。
之后,兄妹三人就下山了。
杨雨薇提了一篮子松塔,杨世福和杨世康兄弟二人一人被了一背篼的干柴。
回到家后,放下东西,杨家三兄妹又上山了,以同样的方法,他们又干了一次。
时间总是过的那样快,转眼之间,天已经黑尽了,杨家人也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屋子,夜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