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九,百里燕最后探望了姐姐百里娟,于三十日启程北上,随姬丰一同前往天云港。
天云港距津邺东北二百六十里,两地之间为翠城。
翠城属地半数县城临海,但翠城本城缩在内陆,因沿海有丘陵,不易建港口,遂在天云建港,归翠城节制。天云城其实不是很大,人口相当混杂,当地以卸货卖力和转口贸易为主经济成份,是沿海歇脚和中转的港口,并不是重要贸易节点。
当地港口吞吐量有限,距离都城津液不远,因此多数情况下只作为辅助港口,分流津邺的部分功能。
然而在百里燕看来,天云的位置非常独特,翠城有丘林,地理上是津邺的东北门户,而津邺的港口是深入海湾之内,位于全城的西偏南,要从海上登陆津邺港口,势必遭到城内远程武器的覆盖。
而津邺成东西两翼沿海为大片滩涂和湿地,不易抢滩,因此直接陆路登陆津邺外围不太现实,必须从海上轰塌北门城墙入城,或是直接占领港口。总体来说,以梁国的军力,即便遭受海上持续炮击,还不至于完全崩溃。
但天云港就不同了,天云港地势开阔东西两翼均为海滩和平地,码头虽然小了些,却不妨碍从海上抢滩,而梁军步军的主要布防力量在翠城,天云港都交给了水军,一旦水军全军覆没,以传统军事思想和兵器技术,坚守天云港无异于将自己暴露在敌方舰炮火力之下,因此按通常逻辑,会依托翠城地势死守待援。
然热兵器和舰炮将改变既有的战争规则,一旦敌方在天云港登陆,根本不会发动对翠城的强攻。而是以火炮从分从海陆炮击城池,甚至不排除大量倾斜榴霰弹开花弹,杀伤城中一切暴露目标。
中原传统依托城池坚守作战的军事思想,在没有地下掩体工事的情况下,城池将变成一个巨大的棺材。
城头上望去波涛汹涌的大海,百里燕不免担心起来,他转身于姬丰说道
“博源君,天云港地势开阔,乃翠城门户,日后需得修筑要塞,派重兵把手,以杜绝海上来犯之敌。”
“呵呵……”姬丰淡然一笑似是而非的点了点头“我国之事就无需永兴侯操心了吧。”
百里燕知姬丰听不进去,却还是故作担忧之色
“忠言逆耳啊,贵国不信也罢,博源君好自为之吧,但愿是本侯多虑了。”
言毕,魏琦上前来报
“侯爷,陈殿将军到了。”
“嗯,请他过来。”
“诺。”
陈瞿抵达天云后先行做小船返回舰队,做接应准备,陈殿留在城中组织商船编队汇合舰队一起返航。
少时,陈殿前来
“启禀大司农,货物全部装船完毕,请求启航。”
“嗯,明日即可起航。记住,现在风浪大,尽可能沿海航行,出现任何情况尽快抢滩搁浅避免沉船。”
“诺!”
此番除了金银矿石,百里燕顺道采购了白铜和朱兰葵。
梁国大量产白铜,而且是镍铜白铜,镍含量很高,而咸国的白铜以锌镍铜居多,就工业目的而言,梁国白铜的品质更好。
尽管由于开采能力低下,梁国的白铜价格高得多,但就冶炼需要耗费的冶炼剂和煤炭的成本而言,总体上仍是划算的,而更重要的是时间,这能大大缩短冶炼的时间,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朱兰葵是当下特有的一种竹节状多年生草本科草药,其含有两种有效成份有助于疟疾的仿制和治疗。是多年前启动的霍乱疟疾药物寻找和攻关工作中偶然发现的药物,经过分离和萃取,获得了两种有效成份。
当下并没有青蒿,而咸国地处温湿,蚊虫极多,每年感染疟疾霍乱者甚多,公共卫生的防治工作关乎人口发展的百年大计,不解决流行性疫病的大规模爆发,便无从从根本上改善人口增长,更谈不上人口质量。
此外,日后势必要北上深入长孙作战,当地三年一次小疫,五年一次大疫,十分不利于大军集结作战,也确实有必要解决两大病的问题。
朱兰葵是一种生长在梁国与燕国的土生植物,草药方剂中主治腹泻拉稀和退热,此药一直流传于中原腹地,东部地区基本不用,黑巾平灭之后取得四郡才知有此一味药。
详细交代过陈殿,姬丰这时说道
“永兴侯是陆路返回咸国,还是坐船走啊。”
“随行仪仗辎重甚多,坐船并不方便,故还是走陆路回国。”
“这一路风餐露宿少则两月多则三月,可不比坐船快呀。”
“呵呵,眼下正值北海大风季节,走海上未必就方便,风里来雨里去颠簸晕船在所难免,没有路上来的消停,还是走陆路省事。”
从天云坐船返回咸国确实要比走陆路穿越梁卫咸来的更快,即便航行速度只有两三公里每小时,也仍比大队骑马行车来得快。有鉴于随行骑兵和家眷无法适应海上颠簸,百里燕遂并不打算坐船回国。
然姬丰仍不死心,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天云港以北四天水路外海有一小礁,小礁以西四十里有一处奇景,名曰‘消金恍’,据闻但凡途经消金恍,投以黄金,便恍如隔世一般,极为神奇。永兴侯可有兴趣前往一观?”
百里燕闻讯不以为然,他说
“此等所谓奇事或是讹传,或是有道可寻,投以黄金恐怕也不过是路过客商遭遇恶劣天气,为免遭灾难,而投以贵重之物祈求上天保佑。”
“永兴侯此言差矣,这‘消金恍’乃真有其事。曾有人白日投以黄金,以寻此奇景,其亲眼所见远处行船漫如蚁行,而其快如飞梭,待奇妙感觉消失过去,已是数里之外。此事当地人皆知,永兴侯不信可去问问便是。”
姬丰绘声绘色描绘出一副极为玄妙场景,听的百里燕不免有些心动想去一观
“博源君此话当真?”
“当真,永兴后如若是不信,可去街上随便询问本地之人,若是有假,本君便输你一百根黄金。”
见姬丰如此信誓旦旦,百里燕竟鬼使神差的表示赞同。
“既如此,博源君不妨明日陪同本侯前一起出海前去一观如何。”
“呵呵,本君倒也是极想观此奇景,怎奈如今年事已高,每每坐船无不晕船,实在吃不消啊。眼下风浪迭起,多半是等不到‘消金恍’,本君已是吐得不行。不如由本君安排一位海上向导,引永兴侯前往一观如何?”
“也罢,就劳博源君明日安排一位向导,引本侯前去便是。”
“那永兴侯打算坐哪一艘船出海,本君明日将人带去。”
百里燕手指港口出停泊着的一艘舷号为九零零三的万石商船说
“就那艘写有‘九零零三’的万石船,博源君可看清楚了。”
姬丰伸长了脖子点了点头
“看清楚了,真是好大的船呐,上面装的是金矿吧。”
百里燕摇了摇头
“金矿金贵,故而分散于其他各船,此船皆是白铜,其分量足,适合压舱,遭遇风浪更为沉稳。”
“哦……还是份量足的好啊……”
姬丰意味深长说道,不由的“最后”看了一眼这位纵横中原二十余载的奇才,心里不免有些惋惜。
黄昏时小雨转大,百里燕坐车回到馆驿,因行程有变,遂召集众人交代。
“海上风浪这么大,什么奇景要花你日时间出海,耽搁了行程,大王哪里怎么交代呀。”
周空反对道,唐桃唱反调
“难得出来一趟,下次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既然有奇景,去看看也无妨嘛,我也想去,侯爷带唐桃一起去好不好。”
“只要不怕晕船,想去就去好了。”
百里燕点头同意,唐桃喜不自禁
“唐桃自小长在海边上,船坐的多了呢,一点不会晕船,那明天唐桃就陪侯爷一起出海去看奇观。”
话音未落,一旁坐着的宗伯泰泼了盆凉水,他说
“侯爷,在下以为,近日出海隐有不详,还是不去的好啊。”
唐桃听了有些不高兴,她说
“宗伯先生,咸国的船可大了呢,再大的风浪也不怕。”
“七夫人,船再大亦不比海深,海上变幻莫测,还是小心为好。而且眼下正值北海大风季节,此时出海可未必见得就好,还请侯爷慎重。”
百里燕蹙眉思索着,此时顿有一种莫名的两股力量无形笼罩着他,激烈争夺博弈,鬼使神差的将他拉向死亡的边缘,他说
“宗伯先生,我观今日黄昏天色隐有变动,后日许能转晴,届时云开雾散海上风浪平息,出海应是极为安全。先生不妨也随本侯一起出海,一睹此奇景如何。”
宗伯泰听着心里急了,他紧张说道
“侯爷,出海有劫难,侯爷还想登船?”
“劫难!”百里燕立时警惕起来,他问“难道情势有变?”
宗伯泰一番思索,故找借口辩解
“侯爷此去渡海便是十日,待到上岸又得修整三两日再上路,待返回咸国已是两月后。而今局势刻不容缓,侯爷怎能因一处奇景而忘废国事。”
百里燕皱起了眉头,脑海中隐隐两股力量激烈博弈着,此时忽然一股清流醍醐灌顶而入天灵,将那盘踞无形的阴霾一扫而空,百里燕鬼使神差的打消了出海念头,微微点头道
“好吧,那就不去了,明日即刻启程吧。”话音落下,百里燕与魏琦说道“魏琦,即刻令人去博源君处通禀一声,就说本侯偶染风寒,最近不宜出海,明日就走。”
“诺!”
话音落下,魏琦转身要走,宗伯泰这时又道
“侯爷,此去咸国长途慢慢,而眼下局势微妙,出行细节应当保密才是,以防被奸人算计,还是明日天亮后在行告知也不迟。”
百里燕思索片刻表示肯定
“不错,就依宗伯先生之言。魏琦,明日准备妥当之后,再行令人知会博源君,今日就算了吧。”
“诺。”
宗伯泰数十年来如一日有每天早晚各算两卦的习惯,最近几日连续算了几卦都显示百里燕要命丧于海,原因是被人所害,谁干的暂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出海必死无疑。
于是听闻百里燕要出海,其断然出面阻止,不由得也怀疑上了姬丰,怀疑上了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