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一次上朝(求推荐票和收藏)
天启七年九月九日,朱由检召开了即位后的第一场大朝会,对此朝会,期待已久的满朝文官均极为振奋,倍感期待。
朝会即是上朝,是古代行使皇权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皇帝召集臣僚商议政务的主要形式。
在明代,朝会分为大朝和常朝,大朝一般在正旦、冬至和万寿圣节时举行,为礼节性的朝会。
常朝分为朔望朝和日朝,其中朔望朝顾名思义,一般在农历初一、十五举行,亦属礼节性的朝会;
日朝顾名思义,则是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朝会。
太祖朱元璋建立政权之初,许多制度都直接承袭自元朝,如中书省、御史台等,但朝会制度却不徇元制。
朱元璋建立大明政权之后,便极力推行大朝会,京城但凡有点品级的官员,都能参与大朝会。
如此一来,皇帝威权自然得到很好的扩张,百官的言路也由此敞开。
明朝大朝会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稍有争议,整个朝会很容易沦为菜市场,争议双方从争论朝政发展到人身攻击,进而大打出手。
而且,明朝朝会还经历了三次大变:
第一次,洪武十三年太祖废相,原有政体解纽,早朝的性质及功用也因之而变。
第二次,宣德十年,英宗冲年即位,规定早朝奏事必须预进事目,并限制每朝奏事件数,朝会效率大为改观。
第三次,隆庆六年,万历继位,改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从此早朝一月只举行九次,不再称为“日朝”了。
万历主政之后,皇帝更加不爽朝会的叽叽歪歪,几十年都不上朝,朝会由此停摆,形同虚设。
天启帝在位初期,一开始对于朝会还颇感兴趣,但很快就被东林党的叽叽歪歪给恶心坏了。
于是,他便推出魏忠贤镇压东林党,自己个儿回宫潇洒去了。
如今朱由检才刚刚登基,便放出消息说要恢复隆庆旧制,每月逢三六九日举行朝会,一个月召开九次朝会。
这对于很久都没有感受过朝会快乐的文官们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朝会时辰未到,文官们便摸黑来到紫禁城,等待朝会召开。
明代朝会召开时间比较变态,五更天便召开朝会,这不管对于皇帝还是大臣们来说都是一大折磨。
皇帝还好说,毕竟就是在宫里。大臣们就悲催了,他们必须午夜起床,走半个京城前往午门。
寅时一刻,大臣到达午门外等候,当午门城楼上的鼓敲响时,大臣就要排好队伍;
到凌晨卯时左右钟声响起时,宫门开启,大臣过金水桥在广场整队。
不过官员们都好久没有参加朝会了,如今崇祯登基又让他们看到了参与朝政的希望。
所以他们即便睡眼稀疏,仍然怀着极为振奋的心情前来参加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
卯时一刻,百官们正在翘首以待时,皇极殿的宫门缓缓打开,一位宦官走到台阶前,对着台下的官员高声唱道:“百官入朝!”
皇极殿,也叫奉天殿,三大殿之首,是古代皇帝行驶权力最重要的地方。
宦官尖锐般的高音一落下,文武百官就作势整了整仪表,这才在内阁首辅黄立极及英国公张维贤的率领下,文武并列,亦步亦趋,鱼贯而入。
进入宽敞明亮、大气磅礴的皇极殿,百官们左文右武,整整齐齐的站列于大殿两侧。
“皇上驾到!”
时任东厂厂督王承恩一声唱喏,朱由检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登上御阶,向着龙椅走去。
王承恩高声唱喏:“天子上朝,百官参拜!”
声音落下,左右文武百官,当即在内阁首辅黄立极,英国公张维贤的率领下,朝着大明天子,三叩九拜,高唱入云:“臣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坐在御座上的朱由检平静威严的声音传下去:“诸位爱卿平身。”
皇帝在古代意味着是天之嫡长子也,君权神授,代天牧狩人间,这天下万物,苍生臣民,皆可生杀予夺,随心所欲。
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其意一目了然,说这天下万物、臣民百姓通通都是皇帝的,皇帝是一切所有之主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朱由检看着下面的黄立极,自己的首辅。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在心头萦绕。
朱由检只觉得他能力与品行都不配位,就想找一个机会把他撤了。
看看黄立极的生平:
黄立极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
明熹宗即位后,成为魏忠贤的亲信,天启五年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不久晋升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
次年迁武英殿,建极殿大学士,为首辅,以“夜半片纸了当之”一语促魏忠贤于半夜诬杀熊廷弼。
从这些看来黄立极实在不是什么忠臣贤良。可是昨夜朱由检与魏忠贤商议的时候,魏忠贤一句话点醒了朱由检。
黄立极虽然不是贤臣,能力也非常平庸,可是他胜在听话啊。
只要陛下接纳与他,他必将投桃报李,卖力促进陛下的计划。
而且陛下一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去替换黄立极,就算找到了,对方若是不听话反而是一种大麻烦。
不利于陛下接下来的改革。朱由检一听也觉得有道理,既然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就让他先占着吧。
而且魏忠贤已经与黄立极通过气了,这个傀儡首辅将会毫无原则的配合朱由检接下来的一切行动!
这样看来,黄立极就是一块上好的挡箭牌啊。这笔买卖朱由检做的不亏,看起来还有的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