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火大道小说 > 历史军事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请重视农业

第四百二十七章 请重视农业(1 / 1)

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体。这点一直要持续新中国建立以后,慢慢的才有了大规模工业得发展。

在此之前,农业一直是朝廷最大宗得收入,这点大概只有南宋不是,南宋在商业税,关税和其他商业相关税收方面,收入超过了农业。

可是,李忱一直觉得,古代中国并不是真正重视农业。或者说,历朝历代根本不会去想说,推广和发展农业,重视农业,唯一就重视收入和稳定而已。根本没想过要去发展什么。

要比喻得话,就是一个工厂老板,不注重新技术得研究或引入,只是单纯得催促员工,准时上下班,不要耽误了工作,这样而已。李忱凭什么这么说?

很简单,读史的时候,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农业方面得成就。可是,请问一下,有多少成就是由朝廷主导得?唐代的农业技术很进步了,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水平。

单说一各施肥,中国人开始会给田地施肥,回复土壤得肥沃程度。土地要是长久种植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等,很耗肥力。种久了,收成会变差,要施肥。

可是呢,西洋人不懂。李忱读过这方面得书,至少几百年后,他们都还不太懂。什么轮耕制,三田轮耕制度,就没有什么施肥技术。

西洋人就只会用让土地荒着,来恢复土地肥力。或者说,再过个几百年,他们才学会用可以放牧牛羊,利用牛羊的排泄物来施肥。人的排泄物施肥?也不知道是闲那个脏,还是怎么,反正他们就是不懂。

唐朝人,懂得用火耕水溽来对付杂草。知道嫁接技术,知道施肥。还发明了江东牦,让翻土更快,种得更深。可是呢,这些技术有多少是朝廷主导研发得?或者说,中国朝廷有主动去推广这些技术吗?

没有吧!前一章就说了,如果明末能推广土豆,说不定明朝还真得可以多延续几年,甚至不会灭亡。土豆不是徐光启引进得,其实早在明中叶,就被引进了,或者说被人注意到了。

那个时候,西班牙人藉着海流从墨西哥飘洋过海到了菲律宾,又到了中国。开始进行双边贸易,把墨西哥得银,运到中国,买了中国得瓷器、丝绸和茶叶,又运回欧洲,这样比单纯运银回去还要赚。

土豆也差不多是那个时候引进中国得。多年以后才被徐光启注意到。可徐光启那时候,也不晚阿。问题是,根本没人去注意,这么不起眼,圆圆黄黄的东西,可能会是明朝国运的转机。

这种事情,在现代社会,几乎很难想像。至少李忱在台湾,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都引进了,有成效了,还没被人注意到。

台湾,也很重视农业。这个重视显现再很多方面。其中,最主要一个机关,是行政院下属得农业委员会,统管一切农林渔业。有点类似唐代的司农寺。不过,论起职能,差别可大了。

不说别的,就说一个农业方面好了,就有农粮署、农业金融局、农业试验所、农业改良场、农业药物毒物试验所等等机关,喔,对了,还要加上一个种苗改良繁殖场。

其中农粮署是统管农业政令及其他方面。比方说政策,或是农业生产机具,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等等都归他们管。

农试所和农改场,更是直接牵涉到了农业品种得研发、引进、改良。这两者得差别是,农试所只有一个,负责农业各方面的试验。

农改场很多个,分设在不同地方,注意当地农业情况,比方说病虫害。还有就是会把农试所研究出来得新品种,在各地尝试种植,再推广给农民。

其他那些家畜、林业、渔业得就不说了,单是一个农业,就有这么多部门。唐代呢?什么都没有。就只有一个负责弄东西,类似后勤得司农寺。什么推广、发展、改良,想都不要想了。

这叫重视农民?只是地主老财得心态,甚至比地主老财还不如。一些地主老财,看到有什么确实有效得农业技术,还会引进、试验呢。朝廷这方面,不要看一本本书,写着什么农业技术,但是真正会落力推广的有多少?真有得话,就不用靠一次次得战乱,把繁荣得地面打成人间地狱,逼的百姓刘流失所,来传播技术了。

重视农业?只是重视收入而已。小农民好欺负,没知识、没见识,有田他还跑不掉。真正重视,就不该给他们那么多徭役,让他们安心生产,不该把赋税都加到农民头上。

对于这种情况,李忱当然要改革了,还要大改。他把新的司农署得够想说出来。

‘首先在品级上,司农署得最高长官,由司农少卿担任。令两人,各提一级。’,李忱这话一出,让崔元式一惊,这显示出了李忱对这司农署的重视。

司农寺正长官是司农卿,他是司农寺的首脑,从三品。而少卿有两个,从四品上。而司农寺其下得几个署,最高长官都是令,有两人,从七品下。

李忱一下子把品级提升了很多,最高长官变成从四品上,两个原是首脑职务得令,也升了一品,便从六品下。这远远高过了其他几个署了。

李忱这话,除了让崔元式惊讶,也让司农寺得几个官员感到一阵高兴和惶恐。高兴是,如果能改任这个新署得官员,虽然是平调,但是品级升了一级,等于是升官了

惶恐就是,李忱这么搞,他们当然也看出来了,李忱是打算大动司农寺了。很担心自己将来会怎么样。

‘这个术得职责是。’,李忱没去管他们想什么,继续把他得想法说出来。新成立得司农署,其下有好几个单位,有负责农具改良得,有负责培育新种作物得,有栽培技术研究得,有病虫害防治,等一堆单位。

这还是朝廷。地方上,也要设立相关单位。李忱把当初得劝农判官复立了,品阶从八品。对地方上来说,这官职不低了。县老爷也才七品。

劝农判官得职责多了,隶属上,他直隶朝廷的司农署。算是司农署地方得分支。功能很多,其下还会增设很多小吏,详细就让司农卿和吏部尚书去头痛。

李忱只管说出职能。

这个劝农判官,可麻烦了。他要推广朝廷的新技术、新作物,这点就够头痛了,因为一地一地的气后、水土都不同,所以什么都要实验。

除了这麻烦事,还有很多,比方说地方上气候得纪录,都要定期送交朝廷,‘为什么要纪录气候?’,崔元式奇怪道。

‘因为,凡是灾荒,都是有征兆得。’,李忱简单这么一说,崔元式就懂了。凡是灾荒发生,都是气候变异。该下雨不下雨,不该下的时候拼命下,该冷不冷,该热不热,都会引想农作物发育。纪录气候,可以有助于提前预警灾害得发生。

想到这里,崔元式突然略为心惊,这是什么意思?以前灾荒得禀报,都是地方官得责任。朝廷往往地方官说是就是了。不过,有时候发生怀移的时候,也会派出大员复查。

只是,如果真得是灾荒,这一复查,一来一去,不知道要耽搁多少时间。本来灾民就够困难了,地方官上报朝廷也要一点时间,在这么一耽搁,不要说多饿死多少人了,万一耽误成民变就糟糕了。

现在好了,多了个劝农判官,他尽责上报当地气候,立刻就能成为朝廷判断依据。

不光是这样,让崔元式心惊的是,现在只是通报天气,以后呢?会不会成维艰空地方得官员?毕竟这官职受朝廷直辖,可以完全不理会地方得。

‘怎么了?我还没说完呢。’,李忱奇怪道,这崔元式怎么走神了,以前论是的时候,没看过他这毛病阿。

‘没事,圣人请继续说。’,崔元式回过神来,李忱没计较,继续说道,越说让崔元式越担心,因为这劝农判官,管得太多了。

除了回报天气,还会收及各地新技术、物种什么。还要负责水利。小得水利灌溉设施,可以报请司农署决定,大的可以提到朝堂上。还有什么青苗钱的发放。唯独这个是跟地方银行合作。

其他还有很多林林总总得职能,不一一详述,一个直属朝廷得单位,管到地方这么多事,很有一丝加强朝廷权威得味道阿。

李忱说了半天,才让崔元式带司农卿,去找吏部,看这事要怎么办?这件事情,虽然传开了,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

现在,天底下,或者说至少大唐土地上,只有少部份人因为多了个位置,官品还不低,希望挤进这新的署里面,才会注意这个消息。

大部分人,百姓、士子、官员,关注得是今年科举。今年首次采用非常多的防舞弊制度,还有考上即得官,这一届可是吸引了非常多的考生应试,也招来了天底下所有人关注得目光(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宫锁雀翎 和哒宰相爱相杀的路上 二次元男主并不想亚撒西 我抢了男主金手指 闪婚不离:仇富的我被骗婚了 痴情buff转移了[快穿] 南宋小良人 我在海上搞基建 重生民国:开局成为军阀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