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关中人的周福和徐少监,都喜欢上了阳澄湖的螃蟹。这说明关中人其实能够接受河鲜水产,之没有食用鱼虾的习惯,那只是因为没有好的烹饪方法。
在赵启明看来,如果单从饮食的角度来说,南方人的确要比北方人更为精细。
这是由于江南的气候条件更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不用精耕细作也能有好的收成,再加上远离政治和军事中心,历史上没有发生太多的战乱,使得南方的百姓安居乐业。
都说饱暖思淫,欲,南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便开始学着利用有限的物质条件,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享受。
他们发现了螃蟹的鲜美,通过清蒸的方式烹制,再配以黄酒食用,就让螃蟹成为了让人难忘的美食。更弥足珍贵之处在于,这种美食在南方随处可见,即便是最为穷困的百姓也能轻易获取,但如果是在北方,这却是连达官显贵都没有机会享用的东西。
赵启明可以不管北方的那些贵族,但他不能忘了帝国主义的静安公主。
当他在阳澄湖边享用完了地道的大闸蟹之后,他还特意让渔家再捕捞些螃蟹,等他离开吴县时顺便带走,就能让静安公主也品尝到大闸蟹的鲜美。既然连周福和徐少监都能够接受阳澄湖的螃蟹,那静安公主也肯定会喜欢上这种美食。
离开阳澄湖后,赵启明想起了丝绸作坊的事。
在吃螃蟹的时候,他便已经经和徐少监达成共识,决定以杜绝污染为原则,重新选择别处建丝绸作坊,针对阳澄湖的考察自然也就结束了。但徐少监如此虚心受教,总不能让人无功而翻,所以赵启明打算提醒徐少监,关于桑田的问题。
都说无巧不成书,赵启明正准备说起桑田的事情,徐少监刚好指着前方道,少监请看:“小侯爷请看,那就是桑田。”
赵启明看了过去,发现那在路边不远的地方,有片整齐的树林。
他其实不认识桑树,但即便认识,眼下也已经到了冬季,桑叶早就已经脱落,根本就看不出究竟。
尽管如此,他还是翻身下马,然后朝徐少监道:“时间还早,过去看看吧。”
“看桑田?”周福觉得无聊:“北方随处可见的东西,这有什么好看的。”
赵启明没理他,放金牙在路边散步,然后就带着徐少监和马县令过去了。
到了近处赵启明才发现,这里的桑树很是整齐,彼此间的距离适中,连树冠的高度也基本一致,这显然是人工栽种,并且精心护理的结果。
“照料的不错,但就是数量太少。”赵启明捡起地上的枯枝烂叶,然后看向远处。他发现那里还有同样的桑田,只是离得很远,便朝徐少监道:“如果这些桑树能把集中种植,管理和采集的时候就能方便许多。”
听到这话,徐少监不动声色道:“百姓的田产有限,能拿来种桑的土地本就不多,何况这种桑养蚕的都是些妇道人家,能织出丝绸卖钱已经不错了,这桑田要是再多些,恐怕也拿不出更多的精力去织造。”
“可徐少监难道就没想过,现在的桑田根本不能满足丝绸作坊的需求?”
徐少监有些惊讶,但还是道:“眼下正在筹建的作坊不多,且分布在吴县和广陵,还有钱塘等地,就算当地的桑田不足,也能从其他郡县收购。”
“这只是明年的情况。”赵启明扔了手里的枯枝烂叶,接着朝桑田伸出走去:“等过了明年,丝绸作坊的数量还要增加,到时候江都各地都是作坊,还能去何处收购?”
听到这话,徐少监表情变得有些沉重。
他其实已经意识到了原材料不足的问题,本打算在丝绸作坊的选址确定之后再请赵启明为他出谋划策,但既然赵启明已经说到这里了,他便朝赵启明行礼道:“实不相瞒,桑蚕不足的问题,在下也正为之头疼。如果小侯爷有好办法,还请指教。”
“指教谈不上。”赵启明漫不经心的说道:“徐少监应该看过丝绸作坊的设计图吧?”
“那设计图出自小侯爷之手,在下早已经反复观摩。”徐少监跟上了赵启明的脚步。
“那设计图要改。”赵启明道:“丝绸作坊应该增设缫丝车间。”
“缫丝?”
“缫丝。”赵启明解释道:“徐少监应该知道,这丝绸织造的工序要先从种桑开始,采集桑洋喂养蚕虫,便能收获蚕茧,从蚕茧上抽离蚕丝,纺织成线便是缫丝。既然丝绸作坊里有缫丝车间这个地方,那顾名思义,缫丝车间就是制丝的地方。”
“可产出生丝,应该是那些桑农该做的事。”徐少监知道赵启明的性格,便直接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丝绸作坊收购这些生丝,免去了缫丝的工序,便能更省力些。”
“这就是我要说的。”赵启明停下脚步,看着远处稀疏的桑田道:“刚徐少监也说了,那些妇道人家精力有限,没那么多时间织造丝绸,也就没必要种那么多的桑树,但如果她们既不用织造丝绸,也不用生产蚕丝,只需要种桑养蚕,等蚕虫成茧便能卖给丝绸作坊,是不是就能节省很多时间,有精力去种出更多的桑树,养出更多的蚕茧。”
赵启明的话让徐少监始有些发呆,但他只是受限于原有的生产方式,没有经过工业化的熏陶,思维才收到限制。经过赵启明的提醒,他很快就意识到这种方法虽然简单,却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丝绸作坊有大量的织工,他们不用去照顾家务,也不用去田间耕作,每天都在作坊里纺织,生产效率不是原来的纺织作坊可比。”赵启明接着往前走去:“丝绸作坊现在还处于筹建阶段,等到作坊落成开始生产的时候,恐怕真正让徐少监头痛的,是本地现有的桑田,根本没办法满足丝绸作坊的需求。”
“小侯爷的意思是,把制丝交给丝绸作坊,桑农就能种出更多的桑树?”徐少监是聪明人,立即就跟上了赵启明的思路:“这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更多的桑树,就能有更多的蚕种?”
“有了更多的蚕虫,就能有足够的生丝。”赵启明笑着道。
听到这话,徐少监的表情发亮,然后激动的朝赵启明行礼道:“实不相瞒,在下也正在为桑田的事发愁,唯恐丝绸作坊全部投产之后,没有足够生丝来源,到时候朝中问罪,在下只怕难辞其咎,小侯爷的办法既增加了原材料,也着实为在下解决了难题。”
“徐少监说这话就见外了。”赵启明停下脚步,然后转过身来,笑着朝徐少监道:“我这次到吴县,就是要为丝绸织造署分忧解难,总不能整天游山玩水,对丝绸作坊毫无贡献。”
听到这话,徐少监笑容尴尬,行礼深感惭愧。
其实吃螃蟹的时候他的确有过怀疑,觉得这位军侯大人不去看作坊选址,却来到阳澄湖吃螃蟹,只怕心思根本不在丝绸作坊的筹建上,来吴县也不过是为了游山玩水的。
但事实上赵启明深谋远虑,不仅看出了桑蚕不足的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你的方法。如此看来,倒是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大汉时代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