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各位大人,还有运河总督大人,还请各位听臣一言。”
“对于任何总督大人在关中民间征调粮食这件事情,臣以为应该从长计议。”
听到这个不和谐的声音,朝堂之上,所有京杭运河帮的大臣,纷纷用一种不善的目光看向这个发言的大臣。
然而当他们看到这名大臣笔直的站在李二面前时,内心却一下发怵起来。
与此同时,在场还有许多大臣内心产生了一丝疑惑——这位爷怎么亲自下场了?
这位出来反对李秋从民间调拨粮食的人,官位其实并不算大,不过是一名弘文馆学士而已。
然而他的姓氏却十分特殊。
此人姓颜名勤礼,是唐朝世家大族颜家子弟。
相传大唐颜家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代,就连山东的孔圣世家,也要对这个家族以礼相待。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今的颜家,还掌握着修筑史书的权利,他们家族所修筑的史书,将是官方正统的权威。
哪怕李二想要推举其他人修筑史书,与颜家分庭抗力,考虑到颜家的地位,也不会有人认同。
对于李二这种十分爱惜自己的历史名声,害怕后世之人将自己当作昏君暴君的皇帝,颜家的存在,几乎把他拿捏的死死的。
此时此刻,在场的大臣都没有想到,速来秉承着中立立场,从来不参与到朝堂斗争的颜家,竟有朝一日会主动掺和到这种事情当中。
然而,面对颜勤礼的入场,李秋炫没有丝毫畏惧。
的确,颜勤礼手上掌握着编撰史书的权力,让包括李世民在内的许多人都对他十分畏惧。
然而作为一名穿越者,李秋确十分认同苏慈祖所说的一句话——
“我死之后,人们会在我的坟墓上丢下垃圾,但历史的风会将他们吹的干净。”
面对这种负责编写历史的人,李秋并没觉得有什么好害怕的。
因为在李秋看来,记录历史的从来都是最百姓们的心声,而不是一两家世家大族的笔杆子。
所以,面对颜勤礼的反对,李秋直接怼道:
“颜大人,没想到你竟然会掺和到这种事情来。”
“说吧!像你这样的卫道士,是想从道德上面,还是从那套迷信的天人合一上面,指责我的问题?”
听到李秋这么说,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
包括李二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李秋一上来就会对颜勤礼说出这么冲的话。
李秋这是疯了吗?
这是不打算让自己有一个好的身后名了吗?
李秋难道不害怕,颜勤礼会在史书上面对他大加谴责吗?
就连颜勤礼也露出十分诧异的表情,问道:
“总督大人,难道你就不想听听,下官为什么会反对您的做法吗?”
“也许下官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然而,面对颜勤礼这一番话,李秋却表现得不屑一顾。
李秋问颜勤礼:
“颜大人,我想请问一下,你是否在民部,或者从事过哪怕最小的官职?”
“还是说,你就只是躲在那些不起眼的官职里面,作自己那些锦绣文章,偶尔出来,去批判其他人的所作所为?”
“我认为你能提出的任何建议,不过只是袖手空谈而已。”
李秋的这一番指责,可以说火药味极浓。
就连李二也不得不出来说话了。
李二说道:
“阿瞒,休得胡闹!颜大人毕竟学富五车,虽然他确实没什么建树。”
“但颜大人同样擅长着你不擅长的事情。”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应该学着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而不是这样无理取闹。”
听到李二这么说,李秋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事实上,尽管李二表面上看是在教训李秋。
然而明眼人都能看出,李二这种教训人的态度,其实相当敷衍。
那种随意的语气,听着简直就像是在教训自己的孙子。
任谁都不会觉得李二是真的生气了。
到了这个份上,颜勤礼也没有办法退下去了。
他只能硬着头皮,对李秋说道:
“运河总督大人,您刚刚说的确实也有道理,下官之所以反对你在民间征粮,确实是因为天人合一的原因。”
“为什么运河总督大人会如此抗拒?”
为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李秋忍不住冷笑起来:
“在本官看来,在这个天底下,就没有比让老百姓吃饱饭更大的伦理道德了。”
没有比让老百姓吃饱饭更大的伦理道德…
听到李秋这么说,颜勤礼一下子哑火了。
尽管李秋这句话,并没有得到四书五经的支持。
然而颜勤礼知道,哪怕是孔圣人站在李秋面前,对于李秋这句话,孔圣人也不敢有半点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