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死海如沸,大浪滔天,在失去了目标后,渐渐的平息了下来。
任我行的面容看上去苍老了几分,坐起之后,神色平静的说道:“此为何法?”
曹牧云心下佩服,对于一个江湖中人而言,武功就是命根子,就好比穿越者的金手指。
此刻,任我行武功尽废,性命操于人手,却依旧能镇定自若。
真正的强者,强大的不止有力量,还有心灵。
不要做力量的奴隶,而要成为力量的主宰。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但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
曹牧云说道:“通天彻地?”
任我行问道:“何解?”
曹牧云想了一想,说道:“人体之经脉系统,实是有着表里之分。表层为十二正经,中层为奇经八脉,最内里为天地双桥。
寻常武人习练内功,通常用到的只有十二正经。若是没有上乘内功,多半这辈子都只能在十二正经打转。
而有了上乘内功凝聚真气则是不同,等到内功火候足够,就可由十二正经入奇经八脉。而江湖中人也将打通奇经八脉中,难度最大任督二脉作为内功臻入化境的标志。
再往后,就是自奇经八脉而深入人体造化之源,去接触那天地双桥。通天彻地,在内功修炼中指的就是接触到天地双桥。
天桥,又有玄关道窍,玄关一窍,生死玄关等名字。地桥,又有身窍,生死窍,玄冥之窍等多个称呼。
周天三百六十五个窍,窍窍皆通玄冥。
通天彻地是和先天境界联系在一起的,想要知晓更多的东西,任前辈出去之后,多去读一读前辈先贤所留的典籍。”
任我行道:“老夫受教了。”
曹牧云满意的点了点头,任我行只是他栽下的第一棵树苗,黑木崖的东方不败将是第二棵树苗。
单以威力论,无论是吸星大法,还是葵花宝典,都不及逍遥派的三大神功,但这两门武功的立意、理念,却都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离开地牢之后,任我行一刻也不曾在梅庄停留,马上便离开了。
曹牧云谢绝了江南四友的挽留,问清楚了黑木崖的位置后,随后也离开了梅庄。
…………
日月神教的总舵黑木崖在北方河北省境内,离平定州西北四十余里。
只看这的位置,就知道日月神教和朝廷关系密切。
此处山石殷红如血,一片长滩,水流湍急,那便是有名的猩猩滩。
曹牧云一路行来,发现两边石壁如墙,中间仅有一道宽约五尺的石道。一路上,日月神教的教众把守严密。
只可惜,这些布置对他而言,没有半分用处。
经过了三道铁门后,曹牧云来到了一道大石门前。
右刻“文成武德”,左刻“仁义英明”,横额上刻着“日月光明”四个大红字。
过了石门,只见地下放着一只大竹篓,足可装得十来石米。
黑木崖陡峭无比,上下都是用绞盘、绞索、竹篓通行。
曹牧云抬头望去,云雾缭绕,根本看不到顶。
面对这一处陡峭的悬崖,他并未冒险,转身离去。
这一次,曹牧云原本想上黑木崖寻东方不败,瞧一瞧葵花宝典的“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究竟是什么模样,没想到却受阻于黑木崖下。
林家的《辟邪剑谱》他早就到手了,只是其中记载的内功心法残缺不全。
《葵花宝典》原创者的奇思妙想,竟能从逆转阴阳,男女互化入手,以使人体本质产生某种奇妙的变化,激发出无与伦比的潜能,练就一种能够倍增速度的特殊真气。
辟邪剑谱中的内容在自宫练气,凝聚特殊真气之后,便即转为快速积累真气和修炼剑法之上,对涉及阴阳转变、化男为女的部分浅尝辄止。
曹牧云能够断定,《辟邪剑谱》中自宫练气的内功心法,定然是出自《葵花宝典》的核心部分。而以“快”为主的剑法核心理论,也应当有一部分出自《葵花宝典》。
至于积累真气的法门,和其余部分剑法理论,却有着少林武功和东南沿海剑法的影子,或者说,乃是南少林武功和东瀛剑术的精髓。
现代时空资讯发达,曹牧云对东瀛剑法并不陌生,深知东瀛剑术核心就在猛狠辣,反而招数大多颇为精简实用。
若是把辟邪剑法的招数以东瀛武士刀施展出来,招数变化固然颇为繁复,但每一招式却仍极为精简凌厉。
所以,曹牧云可以断定,当年林远图所创的这辟邪剑法,只借鉴了《葵花宝典》中凝聚特殊真气的法门,以及一部分核心的剑术理论。
其余大部分内容,却是林远图自身从南少林及东南沿海所学所见的武功精髓。
…………
洛阳,曹牧云在一间酒楼吃过饭后,叫来店小二,询问洛阳城有没有一个绿竹翁的奇人。
店小二消息灵通的很,闻言立刻说道:“有的、有的,那绿竹翁住在东城,是个篾匠,只会编竹篮,打篾席。
但是他弹得好琴,吹得好箫,又会画竹,所以很多人出钱来买他的画儿,算是个附庸风雅的老匠人,因此地方上对他倒也有几分看重。”
听完小二的话,曹牧云忍不住摇头失笑。
曲洋、绿竹翁,还有梅庄四友等等,这些个魔教中人一个个精通琴棋书画。
反倒是正道中人总是野心勃勃,都想干出一番大事来,左冷禅想五岳并派,岳不群想复兴华山,青城派要光大门户,昆仑派要东进中原等等,总感觉画风有些不对。
曹牧云按照店小二所指的方位,一路行至城东。
穿过几条小街,来到一条窄窄的巷子之中。巷子尽头,好大一片绿竹丛,迎风摇曳,雅致天然。
踏进巷子,便听得琴韵丁冬,有人正在抚琴,小巷中一片清凉宁静,和外面的洛阳城宛然是两个世界。
便在此时,“铮”的一声,一根琴弦忽尔断绝,琴声也便止歇。
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道:“贵客枉顾蜗居,不知有何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