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祈书跪在慈元殿冰凉的地上向太后磕头。太后黑沉着一张脸,恨恨地看着她,半天也未叫她起身。
周围侍立的宫女都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周祈书等了很久,等不到回应,便自己直起腰来,轻轻呼出一口气。
太后终于开口了:“知道我为什么答应让你进宫吗?”
周祈书垂首答道:“太后之威仪见识,有若神明。奴家一介凡人,又怎能猜得出您的想法呢?”
太后冷笑道:“你倒是伶牙俐齿,不过讨好我也没有用。我一看到你,就恨得心头滴血!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周祈书心头转了转,见她脸色不善,想来今天的日子必与荣庆公主有关。生日?忌日?她记得都不是,就算是,她也不敢回答,明知有仇还去触碰这个霉头吗?
她轻声答道:“奴家愚昧,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那我告诉你!”太后突然厉声喝道,目中赤红似要喷出火来:“今天是荣庆公主第一次学会叫娘的日子!我嫡亲的女儿、心肝宝贝似的女儿,竟然就这样毁在你们周家人手里!我怎能不恨?要不是看在皇上的面子上,真恨不得把你们全家人千刀万剐!”
她说着,愣了一会儿,又咬牙切齿说道:“你这张脸,真是像极了你的哥哥,你们兄妹俩都不是好东西!就凭你,也想攀龙附凤,飞上枝头?哼,有我在一天,你就不要做这个春秋大梦!”
“既然阻挡不了你进宫,倒不如把你捏在我的手心里,让你永远都见不到皇上,就在我跟前做个低贱的奴婢,岂不也是件开心事?”
太后一口气说完,哈哈大笑,笑了好一会儿站起身来,吩咐身边的掌事宫女:“素菊,把这个小贱人带下去,先给她换身衣裳。”
她说着便拂袖离去,眉目间阴阴一丝冷笑:“给她派个差事,可别太清闲了。”
周祈书望着太后的背影,神色平静,她还没忘了给太后磕头:“谢太后恩典。”
素菊待太后走远了,伸手将她扶起:“婕妤娘子起来吧,太后就是这个脾气,你受委屈了。”
周祈书从怀中摸出一锭金子,握紧了她的手:“我不委屈,幸而有姐姐在呢。我进宫前,父母千叮万嘱说,所能依靠的唯有素菊姐姐,我们家人都知道,你是好心人。”
“当年我随公主陪嫁到贵府,驸马为人如何我很清楚。原指望公主驸马两情相谐、白头到老,想不到竟是如此结局。”素菊叹了口气:“姑娘你那时年纪虽小,却是个极和善的,我心里总记着。也罢,事已至此,也莫要灰心,走一步看一步吧。”
周祈书“嗯”了一声,隐隐有泪光闪动:“姐姐待我好,我也记在心里。我信姐姐的话,来日方长,将来若有翻身的一天,必不会辜负你一番情义。”
素菊笑了笑:“娘子有这份心气极好,可现在只能默在心里。走吧,太后的吩咐是不能违抗的,你先去绣房捋捋丝线如何?”
周祈书莞尔笑道:“多谢姐姐照顾,我懂得的,必不使姐姐为难。”
她在转身走出殿门的时候,脸上笑意未减,却在暗中咬了咬牙。
太后忘了,今天的日子很特殊,不但是荣庆公主幼时学会叫娘的日子,也正好是她哥哥的忌日!也许她不是忘了,而是她根本就不曾留意过,在她的心里只有自家人是高高在上,别人都如同草芥!她哥哥的命又岂是性命呢?
周祈书在太后身边枯燥而无奈的日子开始了,幸好有素菊暗中照应,倒并未吃苦。她很快就发现太后喜欢听人讲故事,毕竟太后在这深宫之中,也是一天天闲看梧桐、寂寞深锁。
她便极偶然地在太后跟前随口说了两个历史小传,太后果然很感兴趣,身边的宫人识字不多,说来说去无非就是那几个乡野传闻,远不如这女孩子说的又高雅又有趣。
从那天起,周祈书便时常被太后叫来陪着聊天。周家文风开化,她自幼跟随父兄博览群书,除了正统的四书五经,连那些诗词史书、笔谈札记、志怪也看了不少,在太后跟前自然是信手拈来。
太后兴致浓厚,越来越离不开她,不但免了她的杂役,就连用膳、散步、梳妆也叫她陪着了,后来又格外开恩,同意把挽翠叫进来和她作伴。
只有一点,每到下午申时,太后必定叫她回避半个时辰,不许到内堂来。她当然知道,那是皇上为了以示孝道,每日里例行向太后问安的时刻。
挽翠本是个手脚勤快、一脸朴实的乡下丫头,常被太后宫人使唤着做事,却总是笑嘻嘻的毫无怨言。慢慢地碧荷也放心把行走六宫的差事吩咐她去做,自己乐得出了门就找个地方去偷懒。
挽翠走东串西,开始打听到了宫里许多人、许多事、各种各样有趣的消息。她去的最多的,当然是宁昭容所住的春锦殿。
从挽翠口中,周祈书知道了新人们已开始侍寝,尚雅绮毫无悬念拔得头筹,不但第一个被选中,还一连三日独占春宵,听说就连当年的张淑妃也从未有过如此殊荣,可见她恩宠之盛。
“姑娘”挽翠还是改不了在家里的称呼:“听说皇上赏赐了尚婉仪许多名贵珠宝,我真替姑娘不值。”
“个人的运数而已,有什么不值的。”周祈书正为太后绣着一副松鹤图,头也不抬,淡淡说道。
“还有尹婕妤、王美人,听说皇上也喜欢。”挽翠撇了撇嘴:“那是皇上还没有见过我家姑娘,就把鱼眼当成珍珠了。”
“你小心点,听听你说的是什么话?”周祈书赶紧把针线放下来,斥责了她一句:“隔墙有言,这话要是传出去,不用说别人来讨伐,首先太后就不会放过咱们,你还要不要命了?”
挽翠吐了吐舌头,什么都不敢再说了。
又是一日清晨,周祈书正在专心替太后抄写一本《莲华经》,挽翠带着一脸不可思议走了过来:“姑娘,我听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